任用帅才须先考察人品
在清末年间,中国历史出现了怪圈,那就是清廷所豢养的八旗军和绿营兵虽然为数达到80多万,但打起仗来却指望不上。倒是曾国藩建立的湘军,力量不断发展,继而繁衍出淮军、楚军、粤军等等。这都与帅才的任用有直接关系。
例如:李鸿章是曾国藩的人门弟子,对于李的才能,曾国藩持肯定的态度,但对于他的德行,曾国藩一向不敢恭维,认为李年轻气盛,急功近利,太看重金钱,过于讲求实际,如果放在自己身边多熏陶几年好一些,但是当时的战事异常紧张,为了再组建一支淮军与湘军成呼应之势,非李鸿章这样有魄力,有才能的人出马不可。所以,曾国藩千叮叶万嘱咐送李鸿章回到了家乡,果然,李鸿章很快招募了淮勇,并用洋枪将军队武装起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较早的近代化武装力量。
【点击图片更多精彩内容】
可是,李鸿章统率淮军之后,并没有像他的老师那样,对清廷唯唯诺诺,而是把淮军牢牢抓在手中,作为个人的进身之阶和政治资本。有了淮军的护驾,他在上海经营的近代企业不断发展;有了淮军的基础,他在山东营造的北洋水师就成了私人的力量;有了淮军的功业,他一个仗接一个仗的打,并且毫不犹豫地从慈禧太后手中领得一枚枚帅印、官印,而最终也领得了卖国贼的骂名声。毕竟,19世纪后半期,是他的政治舞台。
现在我们回眸一顾,不免要探讨一下曾国藩对李鸿章的任用是功绩?是错误?其实历史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积木组合。李鸿章与曾国藩相比,晚一个辈分,在那个剧烈动荡、观念迅速更新的年代里,他不可能像曾国藩一样委曲求全。他比老师的眼界更开阔,他要处理的事务比老师的更复杂。所以,对于李鸿章开洋务运动之先河、创造近代海军等功劳,我们不可抹杀,对于他“避战自保”,屈辱求和的行为我们也要批评。
历史不可能重新改写,惟一能留给我们后人的就是前人的昭示,李鸿章的教训在于才华非凡而德行不足,所以,今后任用帅才时,要先考察他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