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含义,古今中外对文化的认识
当代我们所用“文化”一词,其实是外来语的意译,对应于英语的culture和德语的kultur。英语和德语的“文化”一词义来源于扎丁语的cultura,啄意为神明崇拜、土地耕作、动植物培养及精神修养等。法院文化属于“文化”种概念下的属概念,研究法院文化离不开对艾化大概念的把握和认汉
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原与“武功”相对应,有文治教化之意《易·责卦》中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艾,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这是中国古代对“文化”最早的理解一《周易正义》中解释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涛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这已有从观念形态谈文化的含义,强凋文化对人类认识、改造世界和进行道德教化所起的蓖要作用和功能一西汉刘向在《说苑,指武》篇中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晋束皙在《补忘诗·由仪》中更明确地说:"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梁昭明太子萧统注日:言以文化辑和于内,用武德加于外远也。”从这些论述中不难看出,中国古人虽没有形成类似于近代西方对“文化”的概念,但“文治教化”的意蕴与“文化”的特点功能有相通之处,与当代我们所称“文化”的规范、教化、凝聚等软约束功能是相通的。
【注:文中的插图是文化墙设计师精心设计的文化标语图片,文化墙专注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医院文化、法院文化的墙面挂图挂画设计,点击图片欣赏】
近现代以来,随着国门打开,不少中国学者关注对“文化”的研究,西方意译过来的“文化”一词有了新的含义。如梁漱溟认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①梁启超则认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易言之,凡人类心能所开创,历代积累起来,有助于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共同的业绩,都叫做文化。”②杨宪邦认为:“所谓文化,不是不受人的影响而自然形成的自然物,而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认识、掌握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及其创造和保存的一切物质财富、精神和社会制度的发展水平、程度和质量的总和整体,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因此,文化结构可以简单地分为互相有着内在联系的两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③杨宪邦将文化解构为彼此联系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一两分法对现代中国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很深的影响,也影响到了我国词典对文化概念的释义。
【企业文化系列挂图】
当代中国文化学界,较乡地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例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辞海》对“文化”的释义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以1999年版《辞海》为例,其对文化的释义是:“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不少文化学教材对文化的界定也往往分为广义和狭义。以曾经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的王宁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一书为例,该书认为:“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存在的总和。….狭义文化是指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④应该说,狭义文化概念的提出,大大拓宽了文化学研究的领域,如果广义文化是一个大的母系统,那么无数属于狭义文化的“某某文化”就是这一母系统的无数子系统。
上述各类关于文化的定义,从不同的侧面和视角展示了文化的共有内涵?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个层层叠加而又互相包容的复杂相庞大的系统,其真实意义只能在不断地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循环往复中得到说明”。①研究法院文化亦不例外,只有在把握了文化的共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法院文化的个性认识才会更加科学和准确,在此基础上的法院文化建设才能够有明确的目标、管用的措施和切实的效果。
国外各学派从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按照各自学科的方法和准则,对文化做出了不同的解说:
一是现象描述性定义。特点是将文化内容进行罗列,比较具体,使一般人易于理解。最典型的当属“人类学之父”泰勒的定义。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描述性定义是世界各国学者研究文化时最常用的方法。
【医院文化系列挂图】
二是价值认定性定义。特点是从文化的意义、功用等方面出发对文化进行界定。如英国功能学派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是“一个满足人的要求的过程,为应付该环境中面临的具体、特殊的课题,而把自己置于更好的位置上的工具性装置”。②美国文化人类学家S.南达进一步认为文化是由理想规范、意义、期待等构成的完整体系,既对实际行为按既定方问加以引导,又对明显违背理想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从而遏制人类行为向无政府主义倾向发展。
三是结构分析型定义。特点是认为文化是一种具有一定结构的体系,每一个具体的文化内容都是这一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如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认为,“我们把文化体系本身看作是复合的、内部有所区别的体系……可相应的在四个范畴内(提供知识的象征、道德评价、表情象征和制度性象征)对它进行分析。”
四是历史探源性定义。特点是把文化放到历史发展的层面上去认识,强调文化是群体赖以生存下去的知识。如美国社会学家福尔森认为:“文化是一切人工产物的总和,包括一切由人类发明并由人类传递后代的器物的全部,及生活的习惯。”⑧日本文化学者祖父江孝男也说:“文化就是由后天被造成的,成为群体成员之间共同具有且被保持下来的行为方式(或叫模式)。”①强调文化的连续性与历史的连续性具有相同的意义。
【校园文化系列挂图】
五是主体立意性定义。特点是强调入这一主体在文化中的特殊作用和本质意义。以1973年版《苏联大百科全书(第3版)》的叙述最为典型:“文化概念最初是指人对自然的有目的的影响,以及人本身的培养和训练。培养不仅包括培养人们遵守现有准则和习惯的能力,而且包括鼓励他们遵守这些准则和习惯的愿望,使他们相信文化能够满足人的全部要求和需要。任何社会的文化观都包含这两层意思。”
【本文来自《法院文化》(法律出版社,沈志先主编)一书】
上一节内容(点击查看):司法公正和法院文化的基本内容 【1】
下一节内容(点击查看):我国法院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涵 【3】
点击【法院文化标语】或下方图标,可查看更多精美的法院文化图片!
© 2005-2025 企业文化与文化墙可视化制作专业平台│挂图大师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荷光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字和图片素材搜集自互联网,部分转载文章及图片在搜集时没有发现“信息来源”、“作者”等信息,如果涉及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电话:18925107903 传真:020-8566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