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也是思想观念深刻变更的过程。在医院各项配套改革中,分配制度改革是难度最大、涉及面最广、最为复杂,也是广大干部员工最关心的一项改革。它关系着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着不同工作岗位、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不同知识结构人群的利益调整,触一发而动全身,如处置不当,不但会挫伤员工们的积极性,而且可能会影响人心稳定,影响改革进程,甚至导致改革失败。因此,必须既积极又谨慎地进行。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凌出的“对于国家定额或定项补助的卫生事业单位,可在执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工资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核定的工资总额,自主确定各类人员的内部分配办法”。就是要在工资总额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分配制度改革,拉开分配档次。在这种分配制度改革的初期,会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这是把某甲的钱拿来给了某乙,把脱离劳动绩效的平均主义分配认为是最合理的分配办法。因此,在制定改革方案的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考虑“人”这一关键因素,重视稳定大局,注意宣传、引导,改变员工中过时的传统观念,努力把“要我改革”转化为“我要改革”,并使之成为实际行动。在每一项改革方案和配套措施出台之前,要注意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严密性、正确性,使全体员工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积极参与到改革中来。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分配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应积极稳妥地进行。改革既要有力度,又要考虑到本单位实际及员工承受能力,不宜一步到位,否则,将会顾此失彼,欲速则不达。分配制度可以采取不同形式,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要生搬硬套,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目前,比较成功的做法有以下几种模式:
1.经济效益较好的医院,先在奖金、超劳务提成上做文章,另设不同的岗位津贴和专项奖励,不改变原有工资的结构。这种模式好处是稳,但改革力度不大,只能作为改革的一种过渡形式。
图片来源:http://www.wenhuaqiang.net/category-233-b0-category_type1.html
2.经济效益不佳的专科医院或中小综合医院,直接将工资分为基薪和活薪,将工资总额的60%或70%作为固定工资发放,剩下40%或30%工资作为浮动工资,视不同岗位、不同业绩,重新分配。实行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医院前期效益不佳,员工的心理的承受能力已适应。好处是能激发员工的活力,又不影响稳定。
3.把国家工资政策中的工资部分作为基薪,把津贴部分作为活薪。基薪每月固定发放,活薪则在全院根据不同尚位重新分配。
4.彻底打破现行工资制度,将原工资作为档案工资退休时使用,然后根据不同岗位的责任大小、技能要求、学历要求、工作强度、承担风险程度等因素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确定各岗位的工资标准。这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分配制度改革模式,真正体现了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精神,但这种模式需要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较好的改革内外环境,适合于开放程度高的城市中的医院。
相关链接【点击查看】:医院文化标语 医院制度挂图 医院服务标语
此处仅展示了部分图片,你可以通过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相关的图片,或点击下方图标,下载产品目录查找!
© 2005-2025 企业文化与文化墙可视化制作专业平台│挂图大师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荷光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字和图片素材搜集自互联网,部分转载文章及图片在搜集时没有发现“信息来源”、“作者”等信息,如果涉及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电话:18925107903 传真:020-8566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