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学校制度文化对于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学校制度文化对于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编辑:企业文化与文化墙可视化制作专业平台│挂图大师 发布时间:2012-12-03 点击:2753

学校制度文化对于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学校物质文化与
学校精神文化的纽带,唯有了解学校制度文化的形成、特性和作用,认
识到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性,才能够避免在制度文化的建设中走弯路,
也能够避免对学校制度文化的错误理解。
    一、学校制度文化的形成
    一所学校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以后,很多与学校教育有关的行为经
过不断地筛选和积淀,成为学校的各种传统。与此同时,学校的各种措
施会日趋制度化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学校中的各种仪式经过长久的发展,
一部分会发展成为学校的传统,一部分会用规章制度将其固定下来,成
为学校规章制度的组成部分。
    学校制度文化的形成,从外部条件分析,主要受民族文化和社会期
望的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及社会对教育的不同期望都会对学校制
度文化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学校内部分析,学校制度文化则主要
受两方面影响,一为满足教育目标的需要,二为满足学校各群体成员的
需要。从民族文化影响的角度看,美国和日本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要求
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美国学校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在纪律方面有相对
较大的灵活性,而日本学校则注重学生的纪律性和团体精神。我国是一
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古今社会对教育的期望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
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学校制度文化。宋代朱熹所创立的白鹿洞书院学规规
定:五教之目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
信。为学之序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修身之
要为: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为:正其谊不
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只要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之不得,
反求诸己。这一学规中包含了明确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行为规范等
内容,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期望。相比而言,我国近代的学校
的制度则变化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制度文化着重吸收古今中
外文化中的精华,使得一种既具有中国特色又面向世界,既保留传统又
面向未来的有着鲜明时代色彩的学校制度文化已开始逐渐形成。随着人
们对学校文化认识的深人,学校制度文化早已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美术室标语 美术器材室管理制度 音乐器材室管理制度 语音室管理制度 
美术室管理制度 音乐教室规则 体育器材室管理制度 
 
 
 
   二、学校制度文化的特性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所
必不可少的保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学校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
的契合点,是人一与物、人与学校运行制度的结合部分,并且带有着规范
性和强制性色彩。因此,使学校制度文化既有制度的性质,又具备一定
的文化方面的性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性
    学校制度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提供给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
念。学校制度文化同样具有规范性的特性,一方面体现为对学校各层人
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使得学校的正常秩序得以维系,保障学校教育教学
工作的顺利,也保障着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制度文
化的规范性为在精神层面引导学校成员提供了一套价值标准。学生作为
未成熟的个体,身心都在发展中,更需要学校提供正确的价值引导,向
符合人性、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正所谓《说文解字》所注:
“育,养子使作善也。”因而,学校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价值
合理性,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制度文化,并以其为准绳规范学校成员的
思想和行动。
    2.强制性
    制度多以法律法规、各种章程规定的形式存在,其自身便具备着一
定的权威性,要求人们自觉地遵守、服从。尤其在从人治走向法治的时
代,各种管理规定的作用日益凸显。制度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行为
的规范,学校制度则为学校中的各层级人员规定了一系列的行为方式,
并提供了对其进行评价的准绳。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无论地位高低都要接
受学校制度的约束。学校制度文化并不都是学校自身的文化,因而对于
学校而言,在其起始阶段往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是一种“外在的文
化”,或者可以称其为“纯制度文化”,只有当这种“外在文化”被学校
成员所认可、接受,进而转变为“内在文化”时才能对学校成员的行为
和学校等更深层次的教育活动产生影响。
    3.独特性
    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它对规范学校
的教学秩序、达成办学目标起着保障作用。此外,就学校制度层面而言,
其内容除国家及各层教育机构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外,还包括着学校结合
自身情况制定的相关规定,其带有着浓厚的校本色彩。由于学校制度
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学校制度引申出的学校制度文化便带有着一定的
独特性色彩,学校将学校文化作为学校的一面镜子并用心去打造,在全
面协调发展的同时学校也强调自身特性的发展,使自己更具特色。
    4.历史性
    学校制度文化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当中,因而使学校制度
文化具有了一定的“时效性”。社会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教育作为
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活动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不断地汲取社会发
展过程中的新鲜养分而得到不断充实、完善。21世纪是个飞速发展的时
代,科学技术、思想理念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发展和涌现。在这样
的社会中想以不变应万变可谓难上加难,因此,学校制度也顺应时代发
展的潮流而不断进行调整,制度文化也随之有所改变,去其糟粕、取其
精华,使其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进步对教育方面提出的
新要求。
    5.工具性
    学校制度是衡量学校中各种行为的准绳,是协调学校内外部各种关系
的有力工具。各层级的教育机构为使一定的价值观固定下来,便采用制度
的形式对某一方面进行约束,通过讲解、学习等形式使其内化于学校成员
J合中,使之成为他们在日常行为中自觉遵守的规范,从而更好地协调学校
与学生、学校与老师、学校与社会等关系,促进学校的良好发展。
    三、学校制度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美国著名文化学者克莱德·克鲁克洪(Kluckhohn. C)指出“文化
不仅有其内容而且有其结构这一事实,现已获得普遍的认识。”学校制
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结构。我国学者曾小
华提出,制度文化的结构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传统、习惯、经验与知识
积累形成的制度文化的基本层面;二是由理性设计和建构的制度文化的
高级层面;三是包括机构、组织、设备、设施等实施机制层面。其中制
度文化基本层面是一个自生自发的规范层面,反映着价值观念、道德伦
理、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制度文化的高级层面则是一个人类有意的、
有目的的理性设计和建构的制度层面,反映着一个社区、一个社会、一
个国家经法律制度确认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政治制度层面。制
度文化的基本层面与高级层面是相互统一与协调一致,是实现制度文化
功能的关键。”
    结构决定功能,制度文化的层次结构决定着制度文化所应当具有的
功能。概观制度文化,其具有约束、导向、整合、激励和教育五重功能。
各种功能发挥合力多管齐下,推进着学校文化的发展,并使学校文化不
断地完善。
    1.教育功能。制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好的教育制度是重
要的教育资源,可以增强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提高人的主动性和
实现自我发展的责任心,从而推动人向更高层次发展,塑造健康和谐的
人格。反之,差的教育制度是人身心的牢笼和栓桔,摧残人的创造性,
使个人的批判意识、独立意识和怀疑精神、探究精神受到压制,影响人
的身心健康。此外,学校制度文化通过约束、导向、激励等功能的发挥,
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人们能够明辨是非,促进独立思考能力
的发展。
    2.约束功能。学校制度文化在形成之初便着眼于以制度形式约束各
层人员的行动。各种规定为各层人员提供了行为的规范。在制度的权威
性得到尊重的前提下,人们自觉遵守各项规定,以制度约束自身行为,
使制度要求真正成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同时,学校的各种制度如同无形
的网,为人们的行为确定了界限,维护着学校正常的秩序,保证以教育
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学校制度文化体现着社会对学校
的要求,体现着国家及社会群体对学校的期待。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培养
目标必须体现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国家的教育法规和一系列的政策
法令都具有对学校的强制规范性的特征。
    3.激励功能。学校制度文化在约束人的同时也发挥其激励作用,其
通过各种制度的规定,鼓励学校成员积极主动去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
制度以其“赏罚分明”的特性鞭策着学校成员明确自身的目标,使自己
的奋斗目标与学校的目标相结合,激励人们不断进步。学校制度文化的
激励功能使人们明确了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从而使学校成
员了解学校提倡的是什么、反对的是什么,这些内容通过各种奖惩规定
得以实现。
    4.导向功能。学校制度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为促使学校各群体
成员认同学校的教育目标。此外,通过一系列的制度的建设和实施,达
到规范着各层人员的行为,将其行为纳入一定的轨道中,以维持良好的
秩序,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在保证上层的制度得到实施的情
况下,能够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制度规定,使学校的制度文
化独具特色,并通过制度文化的导向功能的发挥,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
    5.整合功能。学校制度文化能够整合、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增强学
校成员的归属感,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学校制度文化的整合功能的发挥,
能够有力协调各种不和谐因素,使它们对学校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降至
最低。制度强调稳定性与持续性,在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的过程中体现得
尤为明显。通过制度发挥作用,使混乱状态重回平衡,在重新找回平衡
的过程中对各种权利进行重新分配,因而也促进着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
学校内人员成分相对比较复杂,人们思想各异、行为不一,容易发生矛
盾,因而需要学校制度文化对其进行整合,通过制度自身功能的发挥来
减少学校中的冲突和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促进学校的和谐有序。
    学校制度文化有着多重功能,然而各种功能的实现不能依靠行政管
理手段,还要靠学校成员在心理上对其产生认同,促进习惯的养成。
第三节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之道
    正如本章前一部分所说,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必不
可少的一部分,不仅因为它是沟通学校物质文化与学校精神文化的桥梁,
更体现在制度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对于学校整体文化塑造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然而,尽管学校各级管理者对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
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容易陷人误区,如何
对其进行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并重新走人正确的制度文化发展道路,对
科学地设计学校文化非常重要。
    一、对于学校制度文化认识的误区
    (一)误区之一: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校的正式制度
我们通常所说的制度,是指狭义的制度,包括制度文本、相关的政
策法规等。目前对于制度的研究也颇有成效。然而不足之处是,大多数
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于正式制度的研究上,而鲜有人涉及非正式制度的
领域。诚然,由于正式制度更具普遍性,在实施过程中更具强制性使得
正式制度的地位在非正式制度之上。殊不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非正
式制度的研究往往比正式制度来得更具影响力,在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
为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适用于正式制度更多的是由国家、地方政府及其教育主管机关制定
的规章制度,是从较宏观的角度把握的,而非正式制度一般由各学校根
据本校实际情况而制定,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以说尽管正式制度能够
在大范围内对于众多学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仍然需要大量的非正式
制度对其进行补充,二者结合才能够发挥制度所应有的作用。而文化这
样一个注重个性的概念,才更需要把握好非正式制度。
    (二)误区之二:学校制度文化即是学校制度,二者没有本质上的
区别
    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尽管与学校制度完善程度息息相关,却远不
只是停留在学校制度上,若是仅仅局限在制度层面上,反而是学校制度
文化建设的败笔。倘若一所学校的制度文化不是靠书面上的制度来维持,
而更多的是深人学校整体或个人内部,这样的制度文化才是成功的制度
文化。
    制度从产生到实施或许经历的时间并不长,而制度文化却是人们长
期以来形成的对制度的价值判断和对待制度的方式。因此,学校制度是
学校文化形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但又是超越于制度之外的,不仅
表现在不同主体对于制度的认识上,更多是体现在实践上。因此,学校
制度与学校制度文化是截然不同的概念,若要科学地进行校园文化的建
设,必须分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误区之三:学校制度文化与校园制度文化二者概念混淆不清
    不少管理者认为,校园制度文化与学校制度文化承载的概念是相同
的,事实并非如此。当然,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没有交集,可以肯定的
是,广义的学校制度文化包含校园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顾名思义,
指的是围绕学校内部的制度,比如与课程相关的制度或者学生在课堂上
应当遵守的规章制度等。而学校制度文化,除了校园里的制度文化之外,
还包含着学校在处理与政府、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过程中所应当具备的
相关制度。因此,应当从宏观的角度把握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这样在实
践过程中才避免犯以偏赅全的错一误。
    二、传统学校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局限
    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打下了良
好的基础,但伴随着文化带来的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传统的副作用,
正是因为传统这个词过于沉重和保守,也使得历史悠久的学校所背负的
传统的担子越重,其弊端在现代发展理念下的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也日
益显现出来。
    (一)固守传统,管理理念停滞不前
    发展是不变的主题。如果一所学校十年前和十年后的管理理念没有
大的变化,那很难让人相信这样的学校能够超前发展。且不说如今教育
领域里如风云变幻般的各种改革,仅仅是新课程改革的变化,便足以让
这类永远停滞不前的学校受挫。因此,在改革的大潮中如果不想覆舟的
话,学校必须根据现实发展和自身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即使是曾经非
常适用的传统,在发展的面前也是非常的脆弱的。对于制度这类极容易
固守不变的因素,更需要根据适时的变化发展做出调整。
    (二)偏于控制,管理者的权威性过大
    在传统的学校里,管理模式缺乏民主性,往往是由少数管理者所翻
定的制度来规范学校的各种行为。在这种条件一下,规章制度的控制性
服从性极容易超出正常范围之外,造成学校过分强调制度,却忽视了六
的主观能动性。教职工以及学生等群体只有服从,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
受到打击,无法发挥其潜能。而这样造成的间接后果,即是使得这样尔
少数管理者树立了难以动摇的威信,学校成了管理者为中心的地方,退
样的环境对于整个文化氛围的形成是极其不利的。 
    (三)重视文本,忽视了人的发展
      制度一旦制定完成,管理者便习惯性的将注意力放在了制度实施阶
段。而这本身也犯了将制度与制度文化二者概念混为一谈的错误。好的
制度文化的体现,并不是它自身是否完善,而是它是否促进了学校建设,
是否使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等都获得了发展,这才是制定制度所
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三、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共谱解决之道
    在现代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些我们作为依据的指导
思想:
    首先是发展性原则。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发展不仅意味着应当根
据学校的自身发展、政府政策等外界因素的变化做出调整,用发展的眼
光来管理学校、来制定和实施制度,发展还代表着学校的一种趋势一一
学校规模扩大、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及学生的成长、学校办学水
平的提高等。因此,这也对学校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一
位合格的管理者,应当具有审时度势的眼光,及时关注各个领域的发展
变化,对于与学校管理有关的事物要有充分的敏感性,这样才能在学校
之林中屹立不倒。
    其次是民主性原则。民主,即人民当家做主。在学校里,民主意味
着学校成员能够对学校的大小事项的决策上发挥一定的作用。不论是教
职工还是学生,只要对学校制度的制定和建设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能够及
时反馈到决策部门,这就是民主。当然,民主不仅仅体现在决策上,也
体现在课堂教学里、师生交往中、校园文化活动等。所以,制度的设计,
就应当从民主的理念出发,并且能够充分保障学校各成员的民主权利,
这样才能有利于民主的学校制度文化的建立。
    最后是以人为本。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学校以培养人为日标,因
此学校发展的终极日的就是将“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首要指导原则,
也是学校处理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学校制度文化的设
计要以学校全体成员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学校一切活动和
工作的开展都要以人为中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师生的主人翁意识,也

使得管理的透明度加大,促进了学校成员对于学校管理者的信任。

 

 

 

——本文转自由余清臣和卢元凯主编的《学校文化学》,如有更多需要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看本书。

精品推荐

冷静 创新源于...

冷静 创新源于冷静思考 不够冷静的人通常比较浮躁,比较盲目,容易感情用事,往往容易与创新擦肩而过。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不要灰心,只要沉下心来冷静思考,总会找到方法,这种想方设法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购买收藏 ¥10元

在线客服 客服软件
在线客服系统

企业文化墙|校园文化墙|文化墙图片

© 2005-2024 企业文化与文化墙可视化制作专业平台│挂图大师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荷光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字和图片素材搜集自互联网,部分转载文章及图片在搜集时没有发现“信息来源”、“作者”等信息,如果涉及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电话:020-85662199 / 85660025 传真:020-85662199

网址:http://www.wenhuaqiang.net

粤ICP备11077203号 版权所有@ 广州市天河区东棠行道办公用品经营部
快速导航: 企业文化宣传栏企业管理漫画服务理念标语激励员工标语会议室标语时间管理标语生产安全标语创新标语团队合作标语执行力标语
本站空间由万网空间代理维启在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