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文化 > 医院文化建设应当澄清的认识误区
医院文化建设应当澄清的认识误区
编辑:企业文化与文化墙可视化制作专业平台│挂图大师 发布时间:2012-12-10 点击:2963

医院文化建设应当澄清的认识误区

    当前,建设先进的医院文化,首先要进一步澄清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概括
起来包括以下11个方面:
一、 市场失灵还是认识失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制度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依靠市场对医
疗卫生资源进行配置,造成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城市与农
村相比严重失衡,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的结果。在对医疗改革
“市场化”进行反思的时候,有一种声音是‘,市场失灵”。似乎医疗改革不成功的
主要责任在市场,都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罪过。这种声音如果不是在有
意推卸责任,就是在思想认识上存有严重的“幼稚病”。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
期,在“摸着石头过河”,在把改革等同于市场化、市场过热论的情况下,发出这
种声音还有情可原,那么在我党通过30年改革开放,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系统完善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在全党全国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今天,还有这种声音就难以原谅。因为,首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和核心要求我们党的一切事业必须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衡量一项事业成功
与否要看是不是人民得到了最大的实惠,人民是不是满意。其次,科学发展观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在指导具体实践上,要求我们要从我国
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只有这样,事业才可能成功,
否则就会失败。
    而医疗改革“市场化”从一开始就偏离了“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的目标,
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民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进而在‘.市场过热论”的情况
下,认为一切改革就是“市场化”,“市场化”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盲
目地把医疗卫生推向了市场。殊不知,市场只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运行方式和
调控机制,我国经济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因为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医疗卫生作为
国家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产品”,其特性与‘t商品’,有着本质的区
别,因此,将医疗卫生完全‘.市场化”,显然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本质特
点和内在规律,这也是导致30年来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不成功的主要
原因。
    所以,近30年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不成功,错不在“市场失灵”,而是
错在“认识失误”,错在从根本上就不应该将医疗卫生事业完全推向市场,全
盘走“市场化”道路。因为,市场化不符合公共卫生事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
规律。
二、政府失位还是政策失当’
    在对过去30年医疗卫生改革的反思中,还有一种声音就是“政府失位”。
确实,在改革开放30年中,各级政府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抓经济建设上,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各级政府无疑在这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政绩,
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而在医疗卫生建设上,政府在关心过问,支持投入,指导监
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上,的确没有大的作为,这是不争的事实。应该说,从中
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此都有敢于承认和担当的勇气。现在对于追究政府失位
不失位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倒是对于如何造成“政府失位”的原因应该有清楚的
认识,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在新的医疗改革中再度出现“政府失位”,让政府真正
担当起建设和发展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历史重任。
    回顾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医疗卫生改革的政策设计上,由于存在认识上
的误区,又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医疗卫生改革的经验,所以,抱着“先改
改试试看”的想法把医疗卫生推向了市场。继而出台的“只给政策不给钱”、“医
疗机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药养医”,以及在“政企分开”思维模式下“政事
分开”等政策,这促使政府把医疗卫生这个“包袱”完全甩给了市场。政府在医
疗卫生“市场化”改革中,对医疗卫生建设发展扮演什么角色、负有什么责任,形
成了政策“真空”。或者说,在“市场过热论”的情况下,医疗卫生改革在还没有
想清楚政府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情况下,就仓促地展开了医疗卫生“市场化”
改革。由于医疗卫生改革从政策设计上对政府职能没有合理的设计和明确的
安排,我国的医疗卫生推向市场之后,成了“没娘的孩子”,只能靠自己去社会上
闯荡打拼。
    所以说’‘政府失位”的根源在于“政策失当”。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
就像打仗一样,没有完善的作战方案、兵力部署和明确的任务分工,盲目作战,
注定要失败。
    三、医患失和还是医疗失德
    医患关系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是备受推崇的一对社会关系,医生对患者大慈
大悲,救死扶伤,誓愿救度含灵之苦;患者视医生如白衣天使,生命的守护神,值
得托付生命的人,对医生无比尊重无比信赖。但是,经过近30年医疗卫生’‘市
场化”改革,医患关系却降到了“冰点”。据有关社会调查统计,在我国社会诸多
行业中,医疗卫生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医务人员的社会信任度排名均属于较差。
从老百姓当中流传的一些顺口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小
病拖,大病挨,快死才往医院抬”;“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辛辛苦苦几十
年,一病回到解放前”;“防火、防盗、防医生”等等。2006年3月14日,温家宝
总理在“两会”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当被问到“您觉得(在您任期施政历程
中)什么事情是令您最痛心的”问题时,温总理深有感触地说‘’我最觉得痛心的
问题是在我这三年(任总理三年)的工作中,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
学、住房、安全等各方面问题解决得更好。”可见人民的医疗问题,成为总理最痛
心的诸多问题中的首要问题。.‘医患失和i成了不争的社会事实。但是,我们关
心的是在以“回归公益性”为目标的新的医疗改革中,如何同时实现医患关系的
根本改善和良好回归。这就需要深刻剖析“医患失和”的背后原因,从源头上认
真治理。
    分析其中的原因:首先,医疗卫生被推向市场之后,医疗卫生服务从一种
“公共产品”变成为一种“商品”向社会出售,各医疗机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展开
激烈的市场竞争,医疗卫生“市场化”成了医患关系失和的“催化剂”。其次,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普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即抓经济建
设这只手比较硬,而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只手比较软,这也是造成医患
关系失和的环境原因。再次,具体到医疗卫生行业,在“市场化”过程中,放松对
医务人员思想道德防线的构筑,放松对医务人员职业行为的有效规范和监督约
束,甚至曾经一度对回扣、红包等行为见怪不怪,成为业内默认的一种潜规则,
直接败坏了医疗行业的风气,摧毁了医疗行业的道德底线。
    所以,“医患失和”的根本原因在于医疗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思想支配下,失
去了道德规范的约束。只有加强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先
进文化建设,从根本上校正医务人员的价值追求,端正医务人员的职业,纯洁医
疗行业的行业风气,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四、医改失衡还是文化失守
    近30年的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让人们感受到医疗卫生发展结果出现
了严重的不平衡。这不仅表现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医疗卫生水平城市和农
村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少数高收入人群与大多数城市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广大农
民在医疗卫生服务享有上差距越来越大,还表现为人民群众在基本医疗卫生得
不到保障情况下心理落差加大,与少数高收入人群享有过度医疗服务优越感增
强之间心理失衡,以及在心理失衡情况下引发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和社会关系之
间的不平衡,甚至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况下还可能演化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政
府和群众关系的紧张。
    这仅仅是医改失衡的问题吗?显然不是。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在改革开放
的过程中,在引进西方外来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同时,西方也向我们输
入了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文化。而
且这种文化输入,在我们曾经“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下,得以滋生和蔓延。可
以说在某些情况下突破了我们的文化防线,占领了我们的文化阵地,侵蚀了有
些人的思想意识,改变了有些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特别是对其培植的既
得利益集团,有着更稳定的诱惑和影响。医疗卫生近30年来的“市场化”改革,
之所以造成人民群众看病越来越难,享有医疗卫生保障水平越来越低,社会主
义制度优越性在医疗卫生上越来越难以体现出来,不能不说在西方文化输入的
情况下,与我们在社会主义文化方面失守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指导医疗
卫生改革的实践,培育医疗行业的新风正气,增强医疗行业的自身免疫力,对于
保持医疗卫生事业正确的发展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医院文化与企业文化有何区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改革在市场化的主导下,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
中,生存与发展成为医院的突出问题。医院管理者和各种医院管理研究机构围
绕医院如何适应市场、占有市场、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对医院文化纷纷展开研
究。在各种研究成果和给医院管理开出的“处方”中,最具有权威性的是“增强
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这已成为医院管理者普遍认同的“锦囊”和“宝典”。
    “核心竞争力”最早是由西方学者潘汉尔德(C. KPrahalad)和哈默( Cary-
Hamel)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成为西方企业战略管理最流行的理论。90
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很快被我国管理界接受和传播,并在公司企业管理中实
践运用。由于中国的医疗改革走的是企业改革的路子,所以,管理界在惯性
思维支配下,很自然地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理论嫁接到了医院管理上
来,致使中国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在医疗竞争中距离其公益性的本质属性越
来越远。
    所以,必须澄清的是,医院和企业从本质属性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完全是两
回事。其区别在于:第一,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组织;
而医院是承担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社会责任的公共卫生事
业组织。第二,企业赚钱、竞争、优胜劣汰是必然规律;而医院赚钱、竞争、优胜
劣汰,必然导致中国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企业化,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崩溃,
导致医院社会公共卫生保障职能弱化和丧失,这对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场
灾难。
    不幸的是,近30年来的医疗改革,中国医院正是在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文
化的指导下,沿着“参加竞争”一“适应竞争”一“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路子走过来
的。在对医疗资源狂热的争夺和竞赛中,户国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企业化、营
利性的特点越来越明显。结果,大中城市底子厚、优势大的医院,成为医疗行业
垄断集团,成了老百姓高不可攀的“医疗巨人”,而县、乡、镇医疗机构成为医疗
资源短缺,自身难保,无力为老百提供医疗服务的“泥菩萨”。
    医院文化是随着企业文化的兴起而提出来的,与企业文化有着一定的联
系,可以从企业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特别是我国的企业文化和
医院文化同属于社会主义文化的构成部分,都具有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
服从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导,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但是,医院文化与企业文化
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是企业文化与医院文化分属于两个不同行业的文化,行
业的本质特性又决定了文化的本质特性。比如,企业是从事经济活动的实体,
企业文化必然表现为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文化、竞争文化、逐利文化。而医院
是公共卫生事业的主体,医院文化则应该是以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为目的,
人民性、公益性、公平性、保障性、服务性、奉献性是医院文化的本质属性。所
以,要区分清楚医院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本质区别,在以“回归公益性”为目标的
新的医疗改革中,加大力度建设和繁荣具有医院自己行业特色的医院文化,促
进医院的发展进步。
    六、社会公益于经济效益谁占首位
    在医疗改革“市场化”的过程中,由于国家和政府对医院建设投入保障不
足,医院挣钱养活自己成为必然,用经济手段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成为必然,
用经济效益衡量医院建设水平成为必然。大多数医院都把经济效益摆在了医
院建设的第一位。医院相互之间进行比较,挂在嘴边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年你
们收入几个亿?”形成了有钱就有地位,有钱就有面子,有钱就有尊严的一种扭
曲的行业风气。
    不能否认,医院的经济效益与医院的医疗水平有必然的联系,经济效益是
医务人员医疗服务的成果和回报。但是,也不能否认,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必然
会强化医务人员的趋利行为而淡化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当今社会上老百姓
对医疗行业的不满与医院的趋利倾向有直接的关系。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样
的责问:“医院都掉到钱眼里去了”,“医生的职业道德哪里去了”。
    医院不同于企业,企业是纳税人,衡量企业的价值尺度是利润,是向国家缴
纳税金的多少。而医院是国家公共卫生事业机构,衡量医院的价值尺度不是纳
税,而是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能力。所以,医院
要讲经济效益,但却不能把经济指标摆在首位。而应该确立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
在医院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把医疗服务指标和医疗质量指标作为衡量医务人员和
医院建设的主要指标。在医疗行业当中形成比医疗服务、比医疗质量的风气,用优
质的服务和质量去赢得患者的信赖,赢得社会的称道,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
    民营、私立等非公立医院是对公立医院的有益补充,有一定的营利性,但
是,国家在审查民营、私立医院办院资格时,还是应该充分吸纳民营、私立企业
或个人富余资金,鼓励利用民营和私立富余资金兴办社会慈善性、福利性医院,
控制民营和私立医院的营利性,确保医疗卫生行业的良好秩序和医疗卫生行业
的风气纯正。即使对以营利为目的的非公立医院,也要加强引导,首先把社会
公益摆在第一位,否则,得不到患者和社会的承认,难以立足,追求经济利益也
就成了一句空话。
    七、医疗保障于医疗竞争怎样权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不可能不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是医疗保障,
    一方面是市场竞争;一方面是公益性要求,一方面是利益性诱惑。这是回避不
开的现实问题。处理好这一矛盾,需要树立牢固的保障观和合理的竞争观。
    一是牢固的保障观,就是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保障国家的公共
卫生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是国家赋予医院的社会职责和光荣使
命,是医院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就像军队必须保卫国家的国防安全一样,
医院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必须保障国家的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的健康生命。
如果一所医院不能够承担起和履行好这个职责和使命,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
必要。
    二是合理的竞争观。不提倡医院展开医疗市场竞争,不是说医院不需要竞
争。竞争才有活力,竞争才能推动发展和进步,但关键是要展开什么样的竞争。
医院不应该在市场领域和经济领域展开竞争,而应该在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医
疗服务水平、医学科学研究、临床技术创新、疾病控制预防,以及提高人民群众
医疗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水平上展开竞争。只有把广大医务人员的注意力和
精力引导到加强医德修养和提高业务能力上来,提高到学术和技术创新上来,
在这个方向上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多出快出学术技术成果,多解决人民群众
关心的医疗卫生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以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大繁荣大发
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水平。
    八、政府主管与市场主导谁主沉浮
    2009年,虽然确定了以“回归公益性”为目标的新的医疗改革的方向,但是
在政府主管和市场主导这个问题至今还存在较大争议,应该认真反思。
    先不说以“回归公益性”为目标的新的医疗改革,返回到近30年来医疗卫
生“市场化”改革来看,难道“市场化”就不需要政府主导和主管了吗?我国的经
济“市场化”改革难道不是在各级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吗?
邓小平同志不是说过:“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和计划都
是手段”吗?显然,即使“‘市场化”,也离不开政府的作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世纪经济大萧条的时代。西方经济学家经过认真
反思,认为市场不是万能的,“看不见的手有时并不存在”,“市场会失灵”。因
此,政府应该对经济干预,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正是基于这样的反思,’‘宏观
经济学理论”在西方诞生。今天,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十分重视政府在市场
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对医疗卫生,许多西方国家更是坚持公益性、福利性、慈善
性,政府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的医疗卫生是人民的事业,是国家的公共事业;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
政府,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组织。所以,政府管理医疗卫生是
其职能所在,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办得好不好,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
现在不应该争论医疗卫生改革是“政府主管”还是“市场主导”,而是应该明确政
府的主管责任。在此基础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政策设计上科学合
理地安排’‘政府”与“市场”各自的职能,发挥好各自的作用。把该市场管的让给
市场,把该政府管的从政策上赋予政府职权,落实政府职能,还要监督检查政府
履行职责的情况,考察考核政府、班子,特别是主官履职尽责的政绩和能力。只
有让党的各级政府成为医疗卫生改革领导的主体,让各级党的政府像抓经济工
作一样去抓医疗卫生工作,组织领导加大研究解决医疗卫生改革中新情况新问
题的力度,相信在中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今天,我国
新的医疗卫生改革就能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九、制度改革与文化变革如何并重
    总结近30年来的医疗制度改革的教训,许多问题的形成都可以从体制机
制上找到原因,“体制机制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合理”成了人们寻找客观理由推
卸责任的口头禅,成了一个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装的“大萝筐”。诚然,体制机
制需要尽快健全、完善、理顺,这是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重点工程。而且每一项
具体工作都需要一套完整的体制机制来保障它的有序、高效、廉洁地运行,非常
庞杂,非常宏大,非常系统。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合理,不完善,不适应形势和任
务的需要,就会从根本上导致许多问题的发生。
    但是,反过来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体制机制的建立都不是一墩而
就的事情,有的甚至是一个需要反复完善不断改进的过程。那么,是不是在体
制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对各种问题的发生就一筹莫展了呢?是不是一有问题
发生,就把原因又归结到体制机制不健全上去了呢?还有什么办法能够弥补体
制机制的不足,有效防止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生呢?甚至用什么办法能够提高人
们对各种问题的预见能力,用来指导体制机制建设从一开始就趋于科学合理,
缩短体制机制建立的周期和反复的过程呢?显然,那就是先进的思想文化。我
党的革命历史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事实证明,任何体制机制都有滞后性,永
远不可能与事物的发展同步。但是,思想文化却可以是超前的。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亡国论”的悲观情绪和“速胜论”的盲目乐观,毛泽东
同志写出了指导抗日战争的光辉巨著《论持久战),指出对日作战既不会亡国,
也不会速胜,必须经过防御一相持一反攻三个阶段,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事
实证明,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的光辉思想在团结和激励军民抗击日本帝国主
义的斗争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的数量、体制编制和装备与国民党的军队有巨大的悬
殊,一旦发生内战,许多人为共产党捏着把汗。但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用先
进的思想文化为武器,一方面在全国建立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发动人民战争,
为着人民的解放而战;另一方面在战场上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集中优势兵
力各个歼灭敌人,仅用3年时间就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美式装备的八百
万军队。
    解放初期,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但是,在毛泽东同志为首
的党中央“发展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全心全意为人
民的健康服务”、“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等一系列先进文化思想
的指导下,广大医务人员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投身到消
除疾病,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医疗卫生工作当中,赢得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
高度信任。同时,在制度建设上,从城市到农村建立起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覆盖
全民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创造了让世界银行组织和国际卫生组织推崇的“中
国模式”。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在体制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通过发展先进的思想文
化,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去发动、武装、组织人们为着一项共同的事业而奋斗,不
仅能够把事情做好,而且还能够指导和推动体制机制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在
以“回归公益性”为目的的新的医疗制度改革中,体制机制改革固然非常重要,
但是,同时千万不能忽视文化变革,甚至要做到文化变革先行一步。因为先进
理论的指导,思想观念的解放,理想目标的确立,价值追求的统一,精神境界的
升华,道德修养的提高,行为方式的规范,操守风气的纯洁等等,会为体制机制
的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推动体制机制改革
朝着正确的方向有效地进行。
    十、自我迷失后如何进行自我反省
近30年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不仅打破了计划经济年代建立起来的从
城市到农村有效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而且打破了以“发展人民的医疗卫生事
业”,“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把医疗卫生工作
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为主要内容的用以指导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先进的理论体
系,进而打破了医疗界原先形成的为广大医务人员共同遵循的文化体系、思维
模式和行为方式。之后,由于缺乏对医疗卫生改革深刻的认识,理性的思考,科
学的设计,正确的引导,新的制度体系、理论体系、文化体系、思维模式和行为方
式长期建立不起来,使以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在狂热的、浮
躁的、盲目的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失去了方向,迷失了自我。一时
间,新闻媒体对病人因交不起昂贵医疗费而得不到及时救治的报道,对在“以药
养医、以材养医”前提下形成的天价医疗费的报道,对因使用非标药品、劣质耗
材引发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的报道,对收取回扣、红包、开大处方、进行过度医
疗的报道等等,使老百姓心目中的“白衣天使”变成了吃人的“白狼”。
    诚然,这些问题的发生根源在体制机制,但是,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也
不能不从自身和主观上进行认真反思。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绝大多数
医务人员顶着繁重的工作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精神压力在本职岗位上兢
兢业业,勤奋工作,主流是好的。但是,应当承认,确实有一些医疗机构和医务
人员在利益驱动下,做了违背良心的事情,虽然是少数,却使整个医疗卫生行业
和医务人员为此蒙羞。
    我们也承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包
括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在“以人为本”先进思想的指导下,尊
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成了当今社会的良好风气,作为从事繁
杂脑力劳动并加繁重体力劳动的医务人员,理应得到更优厚的工资待遇,充分
体现其劳动付出和自身价值。但是,实际情况是在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不平衡的
情况下,在有的医疗机构,特别是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和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
机构,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确实与其付出不成正比。‘’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
刀的”,确实有这方面的现象存在。但是,这难道就可以成为一些医务人员取得
“额外收入”的理由吗?这种“理由”难道能够得到世人的认可和理解吗?差矣。
    我们不能忘记,“医生”这个称呼之所以神圣,“医疗”这个职业之所以伟大,
医务人员几千年来之所以受人敬仰和尊重,就是因为他们为了解救人的生命,
为了保护人的健康,为了战胜疾病让世人远离病痛之苦,能够无私奉献,甚至不
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古今中外的医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医学家为了弄清某
种疾病形成的原因,找到攻克的有效治疗办法,在自己身体上进行人体实验,这
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牺牲奉献精神,这怎么能够不令人为之感动呢?
    我们不能忘记,虽然经过30年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
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在城市低收入人群还占绝大多数,在
农村广大农民才刚刚脱贫,在偏远地区还有相当部分人民群众生活比较贫
困,他们还面临着“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考验。所以,
与他们相比,医务人员的生活水平就不算差,如果在他们患病的危难时刻再
加重他们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就像华益慰说的那样:‘.乘人之危,就根本不配
当医生。”
    我们不能忘记,医疗卫生事业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事关
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是党和政府造福人民的一项伟大事业,也是党和政府
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起着重
要的作用。因此,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不应该把自己看轻了、看小了,
要充分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用模范的行动努力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发展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我国有13亿人口,解决好13亿人口的医疗和保健问题,医疗机构和广大
医务人员任重而道远。可以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医疗需求远远大于
医疗供给。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不应该为自己的生存和生活问题担
心。当前,之所以形成一些医疗机构生存困难的现象,是因为在盲目无序的医
疗竞争中,一些医疗机构缺乏准确的定位。试想,在一些医疗机构面临生存危
机的同时,在广大的农村老百姓却看不起病。所以,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医务
人员应该冷静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服务对象。特别是县、乡、镇医院,不应该
守着农村广大的医疗人群而无所作为,应该清醒地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
守住自己的阵地,干好自己的事情。这样,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医务人
员不仅能够很好地生存发展,而且能够活得很有尊严。
    值得高兴的是,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了中国医疗改革的深层次问题。2009
年以“回归公益性”为目标的新的医改方案已经显示了国家和政府纠偏的决心
和力度: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正在加大;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
保障制度正在建立;中国公立医院基本药品保障“零差价”正在积极推进;中国
公立医院改革于2010年2月已在全国16个城市展开试点等等。所以,作为医
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者和广大医务人员,在新一轮医疗改革中,一定要重新认真
思考自己的职责使命,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再不能陷入狂热的医疗市场竞争
中,自我迷失。
    十一、宿迁与神木两种医改模式引发的思考
    在中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进程中,许多地方积极作为,积极探索,进行了
有益的尝试。最为典型的要数江苏宿迁“全面市场化”和陕西神木“全民免费医
疗”两种截然不同的医改模式了。应该说他们都是中国医疗改革的“探路者”,
为中国医疗改革趟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了让大家了解宿
迁和神木的医改情况,这里原汁原味地摘录有关媒体报道、专家学者的调研成
果和讨论意见供读者参阅。同时,希望能够引起对医院文化建设的深层思考。
    1.宿迁“全面市场化”的医改模式
    2006年3月23日中国青年报(宿迁3年来首次回应“卖光式”医改》的一
篇报道,引起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卫生经济专家、北京大学中国
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负责人李玲教授的关注,她于2006年4月
6日至10日和4月28日至30日,两次带领课题组赴宿迁对宿迁市区、沐阳县
以及乡村的医疗卫生状况进行调研。第一次,他们以患者的身份直接到医院
“就诊”;第二次,他们公开身份与官方接触。
    课题组经过调查认为:“宿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中,以敢为天下先
的精神闻名全国,但是改革思路在某些方面违背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
律,尤其是将全面市场化的改革手段用于已被理论和实践证明行不通的医疗卫
生领域。我们调研结果证实,目前宿迁市‘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百
姓的医疗负担反而加重了,潜在的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课题组调查分析的
基本情况是:
    ——“医改前,宿迁市政府没有能力对医疗卫生事业进行必要的投入。”
    ——“宿迁医改是宿迁经济超常规地赶超发展的一部分。面对经济落后的
现实,宿迁采取了超常规的发展模式,以赶超经济发达地区。与此相对应,宿迁
对社会事业的建设,尤其是医疗卫生和教育是通过甩包袱(政府完全退出医疗
和教育领域),盘活资产存量(卖学校和医院),引入社会资本,促进竞争的方法,
实际上,宿迁采用比较激进的医改方式的现实背景是穷则忠变,是没有办法的
办法”。
    ——宿迁医改取得的成绩是:“政府财政负担减轻;医疗资源数量迅速增
加;医院经营方式改变,管理加强,竞争手段丰富,医务人员积极性增强;医务人
员的流动性增加,收入也增加;医疗服务项目迅速增加;挂号费、单项检查价格
和药品单价稳中有降。”
    —宿迁医改存在的问题是:“‘看病贵’并没有解决—引入市场机制后
医疗费用的另一种扭曲。”表现在:“人均门诊费用、住院费用下降,而医院数1
却迅速增加,医院收入也迅速增加。新的医院还在宿迁不断落户,如果没有较
高的利润,不可能出现这样的趋势。而宿迁地处苏北,相对封闭,人口规模相对
稳定,外来就诊人数不是很多,医疗需求不可能如此持续大规模地增加。”在这
种情况下,“医疗费用到底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实际上,“‘价格降低’和‘费用降低’是两个概念。老百姓感受到的‘看病
贵’主要指的是医疗费用,是价格和数量的乘积。但是老百姓能够观察和比较
的是价格信息,这也就是医院通过降低单项价格来吸引病人的原因,而对于
‘量’,多数病人只能听从医生的安排。制得了‘价’,制不了‘量’,老百姓的医疗
支出总额还是不断高涨。”
    “宿迁的医改,已经很明显地出现了‘医疗装备竞赛’的趋势,医疗设备盲目
向高端发展的现象非常严重。沐阳县人民医院和仁慈医院大搞上项目、上设
备、上硬件、挖人才的较量。”“高新技术的滥用是推动医疗费用上升的重要原
因。宿迁这样的贫困地区最缺乏的并不是高新技术设备,而是大量低成本、有
效的医疗万民务。”
    “医生更多地要求病人接受各种医疗检查;不需要开刀的疾病让病人开刀,
一些医院的剖宫产率达90线;不严重的疾病故意说得很重;更令人担忧的是宿
迁地区相对落后,大部分是农村居民,他们的知识很少,医生更容易诱导甚至欺
骗这些病人。”
    “医院的‘红包夕和‘回扣’现象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私立医院的内部管理
机制很灵活,股东以利润为主要目标,固然会通过提高医生待遇以激励医生,并
约束医生个人收取‘红包’的行为。但是,关健在于,医院作为一个整体,其营利
的动机并未改变,反而得到了加强—建立在股份制基础上的医院,如果不以
盈利最大化为目标,就无法生存。所以,虽然消灭了医生个人收取‘红包’、收取
‘回扣’的问题,但是这部分利益没有回到患者手里,而是集中到了医院股东的
手里。所谓的‘红包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变得更为隐蔽,变成了各种业绩提
成和分红。”
    老百性的感受:“根据我们对一些当地居民的访谈,他们对‘看病难’的感
觉不强烈,但对看病的总体感觉还是贵。在走访一家医院的时候,我们询问
一位农村老年患者,老人朴实的回答让我们深受震撼:‘在医院钱就像纸一
样!’而根据《江南时报》报道,2005年5月江苏卫生厅在宿迁专门就医改做
过调研—走访40多家医疗机构,发放调查表267份,抽查门诊处方1065
张,住院病历42份。最终得出的结果是市民的医疗费用没有下降,反而
上升。”
    调查提醒我们:“‘宿迁模式’解决不了‘看病贵’的问题。‘引入市场机制’
和‘政府举办医院’并不矛盾。就我国现状,应当保留相当数量的公立医院,并
且由政府严格控制总费用。同时,要改进政府对医院的管理机制,使公立医院
之间形成竞争,但是要彻底消除公立医院的营利动机,使其之间的竞争不是面
向利润的竞争,而是控制成本,改进医疗质量的竞争。”
    2.神木“全民免费医疗”的医改模式
    2009年2月9日,陕西省神木县人民政府印发了《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
施办法(试行)》,从3月1日起,全县干部职工和城乡居民,只要拥有神木户口
并且参加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都可以享受这项改革政
策:门诊治疗实行医疗卡制度,每人每年给予100元门诊补贴;住院治疗执行起
付线报销制度,乡镇医院报销起付线为每人次200元,县级医院为400元,县境
外医院每人次3000元。起付线以下费用患者自付,以上费用全额报销。每人
每年报销上限为30万元。
    神木县这一医疗改革的举措,引发了社会的热烈讨论:
    赞成的意见认为:
    这是政府关注民生,体现了政府的责任与义务,应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如:
    —《今日观察》评论员张鸿认为,神木医疗改革是破冰之举。它首
先给全国富裕的县市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我们的发展过程当中,到底
把什么放在第一位?同时给那些贫穷的地方也出了一个相同的考题,其
实在世界上,印度、巴西、还有智利等等这些国家都不富裕,但是也都实
行全民免费医疗,他们是怎么在财政支出的结构里边,达成这样和谐的
分配呢?
    —《今日观察》评论员沈竹则认为,神木医疗政策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不
仅把农村和城里人第一次放到平等的位置看待,而且农民第一次享受到跟城里
人一样高的实惠。另外,神木补贴的标准达到了400块钱/人,这是一个让人兴
奋的数字,因为这样的一个补助,确实是让我们看到了免费医疗惠及于每一个
老百姓。
—《今日观察》评论员王红认为,神木的医疗改革具有强大示范意义。它
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好的,更注重民生的,公平的社会经济体制。神木的医疗改
革是符合我们医改大方向的,某种程度上它也有着强大的示范和标杆的意义。
    反对的意见认为:
    —神木县在免费医疗实施之初,住院患者人数猛增。在一些定点医院尤
其是新近落成启用的全县条件最好的神木县医院,一度出现了患者排长队,病
床爆满,需要预约等待住院的现象。
    —在“免费”激励下,医生和患者都存在一种过度占用政府财政享受医疗服
务的倾向,其结果会带来财力不济,无以为继,最终导致这项政策不能坚持下去。
    —全民免费医疗是“拍脑袋”的“大跃进”,是“放卫星”式的改革,违背客
观规律和自身实际,没有进一步推广的可能。
    —神木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当前医改正在推行的背景下,神木的“全
民免费医疗”与新医改政策有不衔接的地方。
    —神木医改引发了公众道德风险,与国民素质不相匹配。
    神木医改一年后的回应:
    —神木县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改革一年后,县委书记郭宝成说:“我们算一
算账,花了1. 5个亿,把老百姓看病的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爆发出来的热情,这
种生产的积极性,这种巨大的社会合力推动了神木的发展,说实话要算经济账
的话,我们政府赚了一大笔钱。民生建设,如果搞得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运
行和推进,也是一个高回报的投资。”
    —面对“神木医改谁吃亏争?”这个问题,神木县卫生局副局长兼康复办
主任张波介绍说:“公务员没吃亏,占了点小便宜,农民占了大便宜。谁吃亏了?
唯一吃亏的是收红包的医生。”郭宝成补充说,实际上,有些医生现在明显收入
增加了,红包少了,“政策管不住红包,社会就没有公平正义”。
    —对担心实行免费医疗后,会不会出现医院和患者串通一气集体贪占政
府公共资源的问题,张波说:“在设计方案之初就考虑到这个问题,并制订了具
体的细则规定。如城乡居民每年交10元钱,每人每年可享受100元的门诊费
用报梢。在住院方面,超过400元的部分由政府报稍,每人每年报销额30万元
封顶。在住院费用上,县内住院医疗均要执行住院日费用的限额制,在县级定
点医疗机构不得超过400元,急、危、重患者在县级医院不得超过1600元(特殊
检查费、手术费除外)。”
    —神木迈出全民免费医疗的第一步后,又开始进行新的探索。县委书记
郭宝成透寡,神木今年着手制仃预防体系,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健康的神木
医改模式。作为乡镇医院和村卫生站,要承担公共卫生的防疫,健康教育,健康
保健的功能。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卫生经济专家、北京大学中国经
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负责人李玲教授针对“神木医改有.获像政绩工
程、面子工程”的意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如果政绩面子工程都是这样
的,何尝不可以呢?我们要提倡这样的政绩,即使有浪费,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比
去修豪华的楼堂馆所要好得多。我们改革开放的目的不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
实惠,让他们能够在民生上得到保障吗?我觉得他们做的医疗和教育,都是非
常好的。而且,他们的尝试与我们的医改也非常匹配,因为我们医改的目标,就
是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皿疗卫生保障制度,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
品,向全民提供,我觉得他们的这个尝试是很有意义的。”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对神木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如

果县长们都像神木那样的话,至少1/5的县里面可以做起来。”

精品推荐

冷静 创新源于...

冷静 创新源于冷静思考 不够冷静的人通常比较浮躁,比较盲目,容易感情用事,往往容易与创新擦肩而过。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不要灰心,只要沉下心来冷静思考,总会找到方法,这种想方设法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购买收藏 ¥10元

在线客服 客服软件
在线客服系统

企业文化墙|校园文化墙|文化墙图片

© 2005-2024 企业文化与文化墙可视化制作专业平台│挂图大师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荷光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字和图片素材搜集自互联网,部分转载文章及图片在搜集时没有发现“信息来源”、“作者”等信息,如果涉及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电话:020-85662199 / 85660025 传真:020-85662199

网址:http://www.wenhuaqiang.net

粤ICP备11077203号 版权所有@ 广州市天河区东棠行道办公用品经营部
快速导航: 企业文化宣传栏企业管理漫画服务理念标语激励员工标语会议室标语时间管理标语生产安全标语创新标语团队合作标语执行力标语
本站空间由万网空间代理维启在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