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两高精神文化”的价值导向功用,加强医院价值体系管理
医院的价值体系,是一所医院集体理想、集体使命、集体追求的集中反映。
中国医院的集体理想,必然体现为集体医学报国。中国医院的集体使命,必然
体现为集体为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有力的医疗保障。中国
医院的集体追求,必然体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医院秉承这些信条,广大医务工作者为着这样
的理想、使命和追求惜尽职守,勤奋工作。尤其在与重大疫情斗争中,在抗击自
然灾害斗争中,中国医院和广大医务工作者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牺牲奉献精神
和无私无畏的气概。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经过医疗市场化的冲击,在残酷的医疗竞争和利益
驱动下,有些中国医院的集体理想、集体使命、集体追求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偏
移。所以,在中国医疗“回归公益性”改革中,加紧重新构建中国医院的价值体
系就成为一件十分紧迫的任务。中国医疗“回归公益性”肯定要经过一个艰难
的过程,中国医院价值体系的重新构建也必定伴随这个艰难的过程进行。即使
中国医疗真正实现了公益性回归,中国医院的价值体系仍然面临着各种挑战b
对中国医院价值体系的维护和坚守也必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中
国医院文化管理必然要将中国医院价值体系一的构建、维护和管理作为核心丙
容。只有解决好中国医院价值体系的构建、维护和管理这一重大课题,才能从
根本上发挥好中国医院在中国公共卫生事业中的主力军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是中国医院的文化核心,也
是中国医院价值体系的核心。.‘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不仅涵盖了中国医院集
体理想、集体使命、集体追求的内容,而且为广大医务人员的个人成长发展指明
了道路和方向。医务人员一生只要瞄着“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的目标不懈努
力,执著追求,就一定能够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的最大
价值。所以,“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把中国医院集体的理想、使命和追求与广
大医务人员个人的理想、事业和价值高度地统一在一起了。
在中国医院大力弘扬“两高精神文化”,运用“两高精神文化”加强医院文化
管理,是中国医院价值体系构建、维护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特别.\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分配机制的影响、贫富差
别的影响、生活方式多样化的影响、思维方式多维化的影响、价值观念多元化的
影响,中国医院集体价值体系和广大医务人员个人的价值观念,时刻面临着各
种各样的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确保中国医院和广大医务人员价值追求不偏
移,确保在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中“不变色”,就必须在中国
医院和广大医务人员中大力弘扬和践行“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精神。只有使
“两高精神文化”牢牢占领中国医院文化的主阵地,才能为中国医院价值体系的
构建、维护和管理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土壤,才能促进中国医院改革和
建设的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医院的价值体系建设应确立以下12个方面的价值观:
一、核心价值观
要树立把“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作为核心追求的观念。医院的核心价值
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
求,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具体到每一名医院人员,结
合医务人员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就是要把’‘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作为人生的
核心价值来追求。
二、病人观
要树立“病人第一”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在医疗工作中,就是要以病
人为本,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病人,医院和医务人员就失去了存在的价
值和意义,所以,病人是医院存在的前提,是医务人员的衣食父母和授业恩师,
医务人员的本领和荣誉都是无数病人用鲜血和生命赋予的。所以,要改变当前
存在的对病人不够尊重、不够关心、不够耐心的现象;改变以病为本,见病不见
人、看病不看人的现象;改变技术至上,缺乏人文精神的现象,切实把病人放在
第一位。
三、临床观
要树立“医生一辈子不离开临床”的观念。医生的价值和意义全部体现在
临床,在临床看病,为病人服务,为病人奉献。脱离了临床,就脱离了医生的战
斗岗位,就像军人脱下了军装一样,从此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四、技术观‘
要树立“技术人文”的观念。当今,高科技的发展使检查手段和治疗技术越
来越先进,这给医务人员以极大的帮助和便利。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实际工
作中,医务人员对仪器设备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病人关爱程度却越来越低,
医患距离越来越远。病人到医院看病,医生能够认真查体,详细询问病情,耐心
解释,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昂贵的施舍。在对“技术至上”的崇拜下,技术越来
越先进,医患关系却越来越冷漠,这背离了人文医学的本质。实际上,技术只是
一种手段,它不是医学的全部。医学有着丰富的内涵,技术手段进步可以促进
医学发展,但不能成为医学的代名词。世界卫生组织对当今医学模式的定义
是:“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如果崇拜“技术至上”,必然导致对“生物一
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偏离。所以,医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技术人文”的观
念,脱离了“人文精神”的技术是病人所不欢迎的,也是对医学无益的。只有在
“人文精神”基础上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让先进技术充满“人文精神”的内涵一,
这样的技术才能真正体现价值,赢得病人的欢迎,推动医学的进步。因此,医务
人员不仅要重视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更要重视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
养和丰富。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依靠先进技术提高为病人检查治疗的水平,
而且要注重关心病人的感受;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有良
好的哲学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决策处置能
力,这些都是医务人员技术构成中不能忽视的内容。
五、质量观.
要树立“医疗质t就是生命”的观念。医疗质量就是生命,这一点在医疗工
作中绝不是夸大其词。应当时刻强烈意识到,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
命,医务人员的任何失误差错,都可能对病人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卫生部
X005年专门下发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
活动的通知》和《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
的实施方案》,在全国医院系统持续开展这一活动,努力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
量。所以,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上要严谨细致,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对病
人负责,让病人放心。
六、服务观
要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观念。医务人员为病人服务是应尽的职
责。服务的内容不只是诊断治疗,还包括对病人人格上尊重,心理上安慰,精神
上鼓励,生活上照顾,让病人得到全面的调适和恢复;不仅去除病人的生理疾
病,而且能够使病人的心理和精神都恢复到良好状态。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对病
人的服务从始到终要做到“全心全意”。只有发自内心热爱病人,热爱所从事的
医疗职业,才能树立一心为病人的崇高追求,克服种种因素干扰,以病人为中
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七、科研观
要树立“临床研究”的观念。紧紧结合临床医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
医学难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切实使科研工作为临床服务,促进科研
成果向临床转化,解决临床问题,提高临床水平,造福于人民。要切实防止科研
工作中功利主义思想和脱离临床实际飘浮作风和投机取巧的倾向,维护科学的
严肃性。
八、成才观
要树立“处处成才、终生成才”的观念。首先,哪里有人民群众的需要,哪里
就是成才的舞台。许多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没有在大城市,没有优越的资源和
条件,但是他们勤奋工作,刻苦钻研,不仅练就了高超的医术,而且全心全意为
老百姓看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成了社会公认的好医生。所以,成才
不分地处南北,不论条件好坏,只要下工夫,处处能成才。其次,人才会缩水,人
才有保鲜期。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不
注重修养,不注重提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今天是人才,明天也可能变成庸
才。所以,优秀的医务人员必须是活到老、修到老、学到老。
九、合作观
要树立“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主动配合”的观念。现代医学技术高度密集,
分工越来越细,单靠哪一个人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医疗过程。所以,工作中一
刻也离不开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协同合作。可以说,离开合作将寸步难行,一
事无成。怎样搞好与人合作呢?就是要“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主动配合”。如
果每个人都能这样去做,一所医院的医疗工作将趋于高效、完美和卓越。
十、得失观
要树立“病人的口碑是最大得失”的观念。医生的最大得失是什么?是名
誉?是地位?是金钱?是权力?都不是,老百姓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
口碑!”医生的最大得失就是老百姓的口碑。作为一名医生,如果能够让老百姓
认可、敬重、爱戴是不容易的,也是最难得的。所以,医务人员要全心全意为老
百姓服务,要十分珍惜老百姓的评价,不要因小失大,丢掉老百姓的信任,失去
老百姓的支持。
十一、荣辱观
要树立以“病人满意为荣。病人不满意为耻”的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医德
修养和医疗技术,极端负责、极端热忱地为每一位病人服务,让病人满意。
十二、幸福观
要树立“能为病人解除病痛是最大的幸福”的观念。时刻把病人的痛苦装
在心上,激励自己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工作,一辈子扎根临床,满腔热情
地为每一位病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