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挂图内容:
先天性巨结肠症知识问答
1.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怎么回事?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胚胎期肠壁内神经节细胞,由第5周首先在食道壁出现,第6周发展到胃贲门部,第7周到小肠,第8周到结肠,第9周下降到直肠。如果因某些原因第9周时停止向下部乙状结肠末端或直肠发展,使乙状结肠末端和直肠内没有或只有很少的肠壁内神经节细胞,都会发生本病。缺少了肠壁内神经节细胞,部分乙状结肠和直肠就会产生持续性收缩、痉挛,只能紧缩不能舒张,结果使上部结肠内的粪便和气体不能顺利的通过和排出,在结肠内堆积起来,把结肠逐渐扩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结肠特别粗大、膨胀、肥厚,甚至把肚皮都胀起来的巨结肠症。
2. 怎样知道新生儿患有巨结肠症?
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以内没有胎粪排出,或仅有少量的胎粪排出,伴有腹胀、呕吐等不完全性肠梗阻时,即应当考虑本病。但有的肠梗阻现象不明显,以顽固性的便秘为主要症状,数日或数周排便一次,随便秘的加重,腹部明显膨胀,胀得肚皮变薄而紧张,甚至皮下青筋(静脉血管网)怒张,腹大如鼓。患儿常哭闹不安、拒食、呕吐。灌肠或服用泻药后,可有较多粪便或气体排出,腹胀减轻,但过后便秘又复如故,症状又同以往。对具有以上症状的患儿应当进行肛门直肠指诊、直肠肛门内压测定、腹部X线检查和钡剂灌肠检查,就可以诊断出是否是本病。
3. 巨结肠症应当怎样治疗?
本症需作手术,切除病变肠管后才能根治。方法是把没有肠壁神经节细胞的部分肠管切除,将直肠末端与结肠吻合,保留肛门括约肌,术后效果很好。患儿要吃少渣饮食,注意营养,必要时也可使用新斯的明等药兴奋结肠,帮助排便,也可采取定时灌肠、服用液体石蜡、蜂蜜、肉苁蓉等润肠通便。但不能经常依靠服果导、大黄等刺激性泻药通便,这样会使结肠的应激性减低,反而加重便秘。
二、本组挂图适合安装的位置:
本组挂图共18张,画面设计风格统一,用于医院科室文化建设和医院文化宣传。它们适合安装在医院小儿外科科室、病房、儿童医院科室、妇幼保健院、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栏、儿科健康教育宣传栏、儿科宣传栏等场所。
相关链接点击查看: 药物依赖科标语 五官科标语 医院形象标语
更多精彩图片请点击下方图标下载相关目录查看,一目了然,选择更方便!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 2005-2025 企业文化与文化墙可视化制作专业平台│挂图大师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荷光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字和图片素材搜集自互联网,部分转载文章及图片在搜集时没有发现“信息来源”、“作者”等信息,如果涉及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电话:18925107903 传真:020-8566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