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图内容:
耳针法
中医针灸常见针法
【概述】
耳针法是通过对耳廓特定区域(即耳穴)的观察(或检测)和刺激达到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在针灸医学的各种刺灸方法中,耳针是较为独特的疗法。
耳针法有自己的刺激区,尽管集中在小小的耳廓上,但耳穴数量之多,仅次于体穴。特别是它还具有诊断、预防、治疗、保健四位一体的优点。应用耳部某些区域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起源于古代中国,但是,真正获得巨大进展,并形成一门较为完善的疗法,则是在现代。其中,法国的P.Nogier博士,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表了他的耳穴图,对耳针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操作方法】
耳穴刺激方法总计有30余种,我们仅介绍最常用的3种。
毫针法:针具多用 28~32号之半寸长的不锈钢毫针。首先对耳穴进行消毒,由于耳穴感染可引起严重后果,故一般先用2%碘酒涂抹,再用蘸有75%乙醇的棉球脱碘消毒。进针时,用左手拇、食指固定耳郭,中指托着针刺部耳背,这样既可掌握针刺深度,又可减轻针刺疼痛。然后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在反应点进针。针刺深度视耳郭不同部位厚薄而定,以刺人耳软骨(但不可穿透)且有针感力度。针感多表现为疼痛,少数亦有酸、胀、凉、麻的感觉。留针时间20~30分钟。起针时左手托住耳背,右手起针,并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眼,以防出血。每次一侧或双侧针刺,每日或隔日1次。
埋针法:即将皮内针埋入耳穴。多用揿针型皮内针。先将穴区皮肤按上法严格消毒,左手固定耳廓,绷紧埋针处的皮肤,右手持镊子夹住消毒皮内针的针环,轻轻刺入所选穴区内,再用胶布固定。一般每次埋单侧耳,必要时可埋双侧。每天自行按压3~4次。留针时间2~4日。夏天宜短,冬季可长些。埋针处不要淋湿浸泡,局部胀痛不适要及时检查。如耳部皮肤有炎症或局部有冻疮时,不宜埋针。
压丸法:又称耳穴压豆、耳穴贴压法。是一种简便安全的耳穴刺激法。压丸的材料用得较多的是王不留行籽、绿豆以及磁珠(磁性强度在180~380高斯)。选定穴位后,先以75%乙醇拭净耳廓皮肤,用消毒干棉球擦净。用镊子将中间粘有压物的小方胶布(面积约为7×7平方毫米),置于穴区,并粘牢贴紧。待各穴贴压完毕,即予按压,直至耳廓发热潮红。按压时宜采用拇食指分置耳廓内外侧,夹持压物,行一压一松式按压,反复对压每穴持续半分钟左右。每日按压3~4次,每周换贴1~2次。
【适应病症】
耳穴适应病症十分广泛,据统计,已被应用于150余种病症的预防、治疗和保健。包括多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多种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结膜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以及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心律不齐、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特别是近年来,耳针在戒烟、减肥以及治疗美容性皮肤病(如青年痤疮、黄褐斑等)、竞技综合征等方面,更有较之其他疗法更为明显的效果。
耳针法一般来说比较安全,但外耳如有明显炎症或病变,包括冻疮破溃、感染、溃疡及湿疹等,不宜采用本法。妇女怀孕期,尤其是有习惯性流产史的不可用耳针。
【注意事项】
耳针法,只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多不会出现意外。最常见的事故是:因消毒不严所引起的耳廓感染。由于耳廓血液循环差,一旦感染,如处理又不及时,即可以波及到耳软骨,严重的会出现耳郭肿胀、软骨坏死而造成耳廓萎缩、畸形。要引起高度警惕。
为了预防这一事故的发生,首先对针具必须严格消毒,皮内针最好用一次性针;其次,耳穴穴区消毒要坚持先用碘酒再用乙醇的二步消毒法;最后,耳穴压丸时,不要用挂动压丸的手法,这也可以损伤表皮而发炎。
耳廓感染,早期多为浅表感染,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伴有少量渗出,疼痛较轻。可用2.5%碘酒局部涂擦,每日2~3次,或敷以消炎软膏,多可在4~5日内获痊愈。如发展为耳软骨(膜)炎,局部有明显的红、肿、热、痛,重者整个耳廓发红肿胀,最后形成脓肿。常伴有较显著的全身症状,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及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应立即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对初学者来说,一定要有严格的消毒观念。
欢迎浏览挂图大师产品总产品,其链接如下,更多产品供您选择。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 2005-2025 企业文化与文化墙可视化制作专业平台│挂图大师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荷光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字和图片素材搜集自互联网,部分转载文章及图片在搜集时没有发现“信息来源”、“作者”等信息,如果涉及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电话:18925107903 传真:020-8566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