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图内容:
中药典故-黄芩
中医药材历史由来
黄芩为清热燥湿之药,相传这其貌不扬之药,却救了我国明代伟大的药学家李时珍一命。
在明嘉靖年间,年方二十、初涉医林的李时珍突患感冒,咳嗽不止,久治不愈,进而病情加重,肌肤火燎,骨蒸劳热,烦渴引饮,脾胃呆滞,不思饮食,六脉浮洪。李时珍虽服过柴胡、麦冬、荆芥、竹沥等解表退热、润肺清心之剂,但仍无见效。他想,如此下去必死无疑。
李时珍之父李月池为此忧心如焚,辗转难眠,绞尽脑汁,寻觅良方。他在查阅历代医书时,发现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东垣十书》中记载有“清金散”方剂:“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热。”李月池遂用黄芩30 g,加水两盅,浓煎一盅,让李时珍服用,服后不久,李时珍身热全退,身体逐渐恢复健康。
黄芩救了李时珍一命,从此,李时珍对黄芩推崇备至:“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意为将药用到病情最紧要的地方,就像鼓碰到鼓槌一样,立即见效。医生治病的奥秘,亦应如此。
【点击下列图片查看更多详细内容】
注:为了便于顾客选图,我们特别制作了产品目录,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您需要的目录。
目录以word格式,按住ctrl键点击相关目录,可以链接到网站看实物大图及价格材质说明。谢谢!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 2005-2025 企业文化与文化墙可视化制作专业平台│挂图大师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荷光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字和图片素材搜集自互联网,部分转载文章及图片在搜集时没有发现“信息来源”、“作者”等信息,如果涉及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电话:18925107903 传真:020-8566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