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图内容:
中医学术日精
时珍纲目,远播四方。 有清一代,继续发扬。 ——中医颂
这一阶段,中医药学产生了划时代的巨著《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成就,全书公52卷,载药1892种,附图1109幅,方剂11096首,书中采用了独特的药物分类方法,设有16个纲,62个目,其排列顺序体现了,从微至巨。“从贱至贵”,这实际与中方进化论的“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原则惊人的吻合,拘束达尔文在著《物种起源》之前也曾今阅读过《本草纲目》,并盛赞其为宝贵的百科全书,可以说《本草纲目》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方法,其影响已超出了药物学,《本草纲目》问世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快被翻译成日、韩、拉丁、德、英、法、俄诸种文字、传播到全世界。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字东壁,号濒湖,从1552年,李时珍开始收集材料,先后花了27年的时间才学成本书,其中用了11年时间博览群书,摘录资料,又用了16年的时间走访各地,亲自验证药材,足迹遍及全国各地,虚心向药农,铃医,樵夫 ,猎人,渔民求教,再加上自己的临床经验,可以说是用了毕生心血才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温病学说也是在这一阶段确立的,所谓温病,是各种热性外感疾病的总称。温病学说是明清中医的重大突破。清代出现了著名的“温病四大家”、通过他们的努力,使温病学在理、法方、药上自成体系,从而独立于伤寒之外成为一门学科。它即补充了伤寒学说的不足,又与伤寒学说互为羽翼,使中医学对外感热病的理论,诊断与治疗更为完善。
叶桂(字天士) 《温热论》 提出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体系
薛雪(字生白) 《湿热条辨》 提出对温湿证的治疗纲领
吴瑭(字鞠通) 《温病条辨》 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理论体系
王孟英(字士雄) 《温热经纬》 集温病学说之大成,重视“伏气”温病
挂图说明:
纵观历史,中医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吸取历代医学实践的成果,并不断有创新的过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医的发展需要依靠科学技术,更需要更好的传承与创新。
此系列挂图共10幅,简单而又形象地勾勒出了中医历史发展的进程。主要针对中医院,以展示出中医的博大精深为方式,向人们彰显医院深厚的中医历史文化底蕴。塑造一种全新的中医院文化氛围,优化医院人文环境。
欢迎浏览挂图大师产品总目录,其链接如下,更多产品供您选择。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 2005-2025 企业文化与文化墙可视化制作专业平台│挂图大师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荷光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字和图片素材搜集自互联网,部分转载文章及图片在搜集时没有发现“信息来源”、“作者”等信息,如果涉及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电话:18925107903 传真:020-8566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