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图内容:
黄宗羲鸡鸣就枕
“年少鸡鸣方就枕,老人枕上待鸡鸣。转头三十余年梦,不道消磨只数声”。这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思想家黄宗羲写的《不寐》诗,这道诗真实地概括了他一生勤奋苦读的情景。黄宗羲17岁时,父亲遭奸臣陷害,被抓到京城问罪。父亲临行前叮嘱黄宗羲:“家里的藏书你要好好研究,从中学习古今治乱得失之道,以便将来为国家做一番贡献。”父亲的谆谆教导黄宗羲谨记心头。从此,他每天天蒙蒙亮时就起床读书,直到第二天鸡叫头遍时才上床休息。这样,他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把家里的上万卷藏书都读完了,并研究得很透彻。他到了8O岁高龄时,仍然夜以继日地钻研学问,甚至在去世的前两天,他还读了好几本书,并认真地做了批注。
挂图延伸:
黄宗羲生平简介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人,学者尊为梨洲先生。明末清初杰出思想家,其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影响,空前绝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并与顾炎武、王夫之、方以智并称为清初四大家。
黄宗羲之父黄尊素为万历进士,天启中为御史,是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下狱,受酷刑而死。崇祯元年(1628),十九岁的黄宗羲“袖长锥,草疏,入都讼冤”,击杀狱卒,哭祭于诏狱中门,浩气震动内外,崇祯帝叹称其为“忠臣孤子”。归乡之后,发愤读书,“愤科举之学锢人,思所以变之。既,尽发家藏书读之,不足,则钞之同里世学楼钮氏、澹生堂祁氏,南中则千顷堂黄氏、绛云楼钱氏,且建‘续钞堂'于南雷,以承东林之绪”。又从学于著名哲学家刘宗周,得蕺山之学。十年后,在南京参与一百四十人公布《留都防乱公揭》,揭发阉党阮大铖的祸国殃民之罪,遭到残酷镇压,亡命日本。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南下,弘光政权崩溃,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清军入关后,黄宗羲招募里中子弟数百人组成“世忠营”,在余姚举兵抗清,达数年之久,鲁王政权授以监察御史兼职方之职。在配合张煌言进行复国活动失败后,漂泊海上,至顺治十年(1653)始返回故里,课徒授业,著述以终,至死不仕清廷。
黄宗羲为学领域极广,成就宏富,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释道无不涉猎,而史学造诣尤深,清政府撰修《明史》,“史局大议必咨之”。他身历明清更迭之际,认为“国可灭,史不可灭”。他论史注重史法,强调征实可信。在哲学上,认为气为本,无气则无理,理为气之理,但又认为“心即气”,“盈天地皆心也”。
在政治上,他从“民本”的立场深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为天下之大害,不如无君,主张废除君主“一家之法”,建立万民的“天下之法”。他还提出以学校为议政机构的设想。他精于历法、地理、数学以及版本目录之学,并将其所得运用于治史实践、辨析史事真伪、订正史籍得失,多有卓见,影响及于整个清代。
黄宗羲一生著述大致依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诗文杂著为类,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黄宗羲生前曾自己整理编定《南雷文案》,又删订为《南雷文定》、《文约》。
黄宗羲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空前绝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并与顾炎武、王夫之、方以智并称为清初四大家。
图片编号:XX002_007小学教室标语 勤学故事—黄宗羲鸡鸣就枕
图片编号:XX002_006小学教室标语 勤学故事—王献之依缸习字
图片编号:XX002_005小学教室标语 勤学故事—王羲之吃墨
图片编号:XX002_004小学教室标语 勤学故事—少年包拯学断案
图片编号:XX002_003小学教室标语 勤学故事—怀素焦叶练字
图片编号:XX002_002小学教室标语 勤学故事—顾炎武马背上读书
图片编号:XX002_001小学教室标语 勤学故事—李清照少女填词
如果您需要其他主题产品内容的选择,请回到 校园标语 目录。
点击以下两链接可以获得挂图大师所有产品的目录,更多产品供您选择。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优惠价:¥10元
© 2005-2025 企业文化与文化墙可视化制作专业平台│挂图大师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荷光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字和图片素材搜集自互联网,部分转载文章及图片在搜集时没有发现“信息来源”、“作者”等信息,如果涉及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电话:18925107903 传真:020-8566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