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文化力: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概念
文化力: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概念
编辑:企业文化与文化墙可视化制作专业平台│挂图大师 发布时间:2011-03-29 点击:2565

[摘要]  学校文化力是基于学校文化的一种特定的、个性化的人本力量,强大的学校文化力体现于优秀的学校文化元素在学校的成功运作。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不在建立健全各种文化形式本身,而在于文化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和效能,在于努力提升学校文化力,真正使文化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能源。

[关键词] 学校文化力 ;提升 ;核心价值观

 

   “学校文化力”的内涵

     文化是有力量的,而且在当今形势下,这种力量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来看,如果说19世纪主要靠生产力,20世纪主要靠制度的话,那么21世纪将主要依靠“文化的力量”。文化竞争正逐渐取代生产竞争、管理竞争,继第三次浪潮之后,形成第四次浪潮,成为明天的经济动力。

    同样,在教育领域中,“文化”一词也已成为近年来最热的词语之一,文化建设已成为许多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积极诉求,可见“文化的力量”也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的巨大动力。的确,学校文化决定着学校战略及相应的制度策略的制定和供应,决定着教育质量提高和学校发展的速度,检验着这种提高与发展的合理性,决定着校内各种资源的开发与组合,协调着学校与外部生态的互动,塑造着学校的社会形象,因而学校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如果说过去和现在的一些学校还有可能较多地借助历史的惯性、政策的倾斜、地域的优势来谋求发展的话,那么可以断定,随着整个社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三个文明”的不断发展,今后校际竞争将主要取决于文化的较量,学校的发展与成就最终将用文化术语来界定。

    学校文化是有力量的,而“力”是有能量大小的区别的。正因为如此,在文化建设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差异之下,不同学校的文化实态必然会对校内外公众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事实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学校文化建设都必然能产生预期的、理想的“力量”。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校在文化建设中都存在着趋同流俗现象,缺乏个性,难以识别和认同,更难以令人向往,自然也就无法在浩瀚的信息流量和激烈的学校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许多学校一谈到办学宗旨就必称“以人为本”,论及办学目标则免不了“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说到培养目标要么是四个“学会××”,要么是“做××××的中国人”,提起校风更是离不开“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雷同现象也随处可见,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校门设计往往都是枣红色人造大理石砖面配以金色校名,甚至还要将大大小小的铜牌都悬挂在门口以显示办学实绩。虽说这些提法和做法本身并无不好,但试想,在这种千人一面、众口一腔的文化表象下,学校的个性特征如何体现,如何使文化起到感染、震撼和激励师生的效应,又如何使社会大众对你这所学校产生鲜明的印象乃至向往?由此可见,学校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力量”(即“学校文化力”)并非同等概念,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也不在建立健全各种文化形式本身,而在于文化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和效能,在于努力提升学校文化力,真正使文化成为展示学校独特形象、凝聚学校成员心志、推动学校长足发展的巨大能源。

    所谓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主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而学校文化力则是学校文化所产生的“能量”,是学校文化元素对学校及其成员的发展的作用力和对社会公众的影响程度,是基于学校文化的一种特定的、个性化的人本力量。相对于学校文化来说,学校文化力更具有动态性,它往往通过对学校文化的策划、执行、管理、调控、传播等行为而体现。从内部功能看,学校文化力可表现为学校文化对校内成员所产生的认知力、导向力、凝聚力、整合力、推动力、约束力等;从外部功能看,学校文化力又可表现为其文化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识别力、辐射力、感染力甚至征服力等。强大的学校文化力是优秀的学校文化在学校的成功体现。一所学校有良好的文化元素,并不等于一定有良好的文化力,也不会必然导致学校文化品位的提高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这些目标只有在学校成员创造性地、有效地运作学校文化元素,亦即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力之后才能达成。

 

   学校文化力的结构

    在内容结构上,学校文化力主要包括精神力、执行力和形象力。

    1、精神力

    精神力是指学校的文化性格和精神理念对学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及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影响力。其内容构成大致有:

    核心价值观  这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经营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

    学校战略定位  是对学校总体形象的框架性勾勒,是在学校现实形态和未来趋势的结合点上对办学宗旨和特征所作的高度概括。它界定学校在何种范围内规划、实施办学活动。

    发展愿景  是学校对未来理想和长远战略目标所描绘的纲领性蓝图。

    学校精神  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觉形成的、被学校成员认同和信守的价值理念、行动准则。它在反映学校基本价值取向的同时又是学校传统习惯和作风的综合体现,对成员行为具有激励作用。

    学校使命  主要指学校的社会责任,一般包括经营使命和育人使命。它回答下述问题:学校以自己的事业为社会的繁荣、教育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承担何种具体义务。

    校训  指学校提出的对全校成员具有规范、警策与导向作用的行动口号,它往往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写照。

    教育理念  是学校教师对教育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是对教育行为持有的基本态度和主张,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信念。可包括德育理念、课程理念、教学理念等。

    管理哲学  是对学校所遵循的管理理念与所追求的管理理想的概括性阐述,是一切治校行为的基本原则。它还可以包括发展规划理念、人才理念、教师行为准则、服务理念、质量理念等。

    学校口号  指充分体现学校核心意志与办学特色、用以鞭策全校师生和展现学校形象的短句。它可以作为宣传语使用。

    学校宣言  是学校就办学理念与教育理想而对外发布的公告。它是学校理性形象的集中展现,是学校对社会的庄严承诺。

    办学要略  是指从学校的实践中高度概括出来的、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而需在现阶段内着重实施的策略。

    此外,学校精神力的内容要素还可包括“三风”(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师生誓词等。

    需要强调的是,学校的精神力建设,不仅仅是对上述项目的填充,即不仅仅是回答学校文化“说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怎么说”的问题。只有“说”得准、“说”得精、“说”得美、“说”得富有个性,才易于让人识别并建立印象,才有可能感染人、鼓舞人,使其效力充分体现。其中更要指出的是,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魂”,只要核心价值观的确定具有高度的哲学性、适切性、差异性、统领性与前瞻性,并真正将其作为贯穿学校所有办学思想的红线,使办学理念系统形成“价值链”,再辅以执行系统的跟进与完善,那么从理论上说学校文化就必定具备鲜明的战略个性,就必然会建立起独具魅力的品牌形象。

   2、执行力

    执行力是对学校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成功实现学校战略、充分体现学校组织程度与社会效益的综合能力。它的组成要素可包括:

    校名使用规范  即分别确认学校的标准全称、标志性名称和简称,并对各自名称的使用范畴加以框定,以保证其使用的准确性、一致性、严肃性。

    行政机构建设  即依据有利于本校各部门职能发挥、纵横向协调、政令畅通、开拓创新等原则,增设、精简或调整学校的行政设置。

    品牌策略  即在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确定本校的品牌主题,并相应地进行品牌塑造、品牌定位、品牌培训、品牌化运营、品牌传播、品牌诊断的策划与执行。

    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指激发教师智慧活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化培训计划及人尽其才的用人举措等。

    公共关系策略  即甄定学校的公众对象,并根据他们对学校的需求以及学校的战略发展需求做出因应筹划。

    编制教工手册  教工手册是学校教工日常工作生活的大全与指南,其中可包括学校简介、学校章程、教师誓词、学校文化战略纲要基本要素、教工行为规范、入职指引、合同与档案、权利与义务、培训制度、考核管理办法、薪酬与福利、奖惩制度、假期制度、日常行政与办公等内容。

    校本仪式  指具有本校鲜明个性特征的典礼形式。如果能将升旗仪式、入学典礼、毕业典礼、成人宣誓仪式、新教师上岗仪式等“常规化”的仪式性活动校本化、独特化,那么它的实效将会不言而喻。

    此外,学校的执行力系统还可包括学校制度建设、教科研策略、教学行为规范、组织文化传播系统的健全等。

    学校的执行力建设是解决学校文化“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它直接践行和展示学校的精神理念,也是社会公众认识学校、评价学校的主要对象,因而健全、优化执行力系统对学校文化整体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形象力

    形象力是学校成员与社会公众对学校感性认识的程度。其内容构成大致有:

    物质环境 包括学校布局、校园绿化、景观小品、建筑物外形与风格及内部装潢、教学设施设备等。

    人文环境 包括学校的宣传橱窗、网站、张贴画、标语、建筑物与道路的命名等。

    组织化视觉形象  包括学校的标志、校名标准字、标准色等基础视觉要素,及其这些要素在教学系统、导示系统、办公系统、传播系统中的具体运用。

    听觉形象  包括学校主题音乐、学校标志音乐、学校行为识别音乐规范、掌声规范、校内电子媒体音乐使用规范等。

    学校的形象力建设,就是要解决“看(听)什么”和“怎么看(听)”的问题,就是要强化环境育人的功能,努力健全和完善上述要素,并使它们能够充分传达学校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成就和团队的精神风貌;同时也通过这种建设使社会公众对学校的感知程度有大幅提升,进而建立起对学校良好的感性印象。

    在学校文化力的内容结构及其功能中,精神力、执行力、形象力虽各有指向,但又相互联系和制约:如果学校文化建设的精神力薄弱,那么学校文化的执行力和形象力将会没有“根”,没有“魂”,没有内在统整性,其力度自然也会大大降低;而如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与形象力作载体,学校办学理念的精神力也无以转化为现实的效益。例如,在进行学校文化的个案调研时,我们发现不少学校虽也有自己的视觉标志,虽也将校标应用于学校实物,但在进行标志设计时并没有意识到要将学校独具魅力的精神个性借助视觉塑造充分彰显,因而这个标志的内涵就有点游离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之外,很难形象地解读和传播办学理念,则其形象力自然就会大受影响。所以说,学校文化力的内容结构应是“一体两翼”,即以精神力为主体,以执行力、形象力为两翼,三者组成不可或缺的完整系统。

 

   提升学校文化力的策略

    如何才能创造性地、有效地运作学校文化,使其产生巨大的文化力,以推动学校的整体提升呢?我们认为必须着力在如下方面进行打造:

   1、战略规划

    如今相当数量的学校已经被推向“市场”——必须面对学生及其家长的挑选,或者面对布局调整所带来的“存亡”问题,因而“适者生存”成为办学的一条铁律,学校在竞争中的优胜劣汰具有了必然性,也因此许多学校便把高升学率当成了自己的生命线。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从本质上说学校的高升学率不等于办学的高质量,而且高质量远比高升学率的实现更困难、更复杂。因此如果学校仍一味地强调提高教学水平——这种办学思路其实是我能人亦能的“战术手段”——而不通过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文化发展战略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很可能在日趋激烈的校际竞争中走向衰颓;反之,要在竞争中胜出,就必须改变现有的思维定势,更多地用文化作为战略武器,在基于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的前提下,从学校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和可持续性出发,重新对整体办学思想进行战略化、个性化、非线性的定位,并有相应的制度与执行系统跟进,必要时还需以校内“立法”形式加以固定,这样才能把学校战略创新的精神释放出来,才能更有效、更圆满地实现自己的综合目标,带来丰厚的社会效益。

    学校文化的战略规划,大致包括学校形象定位、办学核心理念与学校精神的提炼、学校使命与发展总目标的制定,以及相应的办学要略、管理哲学、服务理念、品牌理念、课程理念、公关理念、质量理念等的确定。这些教育理想与价值观念的阐释,必须基于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必须具备全局的和长远的眼光,必须具有创新性、差异性和相对稳定性,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制度与执行系统跟进,必要时还应以校内“立法”形式加以固定。

   【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

    在应邀对后塍高中进行文化战略策划时,我们首先运用PEST分析技术,对学校外部生态进行了深入分析,为的是审时度势,以发现学校发展的机遇、确定学校的战略目标和避免外部变化带来的危机。

    张家港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县级市。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该市决策层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城市和社会转型、全力打造现代化中等规模城市的战略目标,其中在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提出了创建“三高型社会”(创新能力高、生活质量高、文明素质高)的口号。后塍高中是一所乡镇中学,在社区大规模城市化发展的当口,我们认为其历史使命必然会显现出来——作为乡镇文化的制高地,学校比乡镇民众理应对先进价值观具有更多的洞察力,对人们的观念、生活方式等更具有引领性,同时更具有对未来主流文化的选择能力与创造能力;而不断创造和输出更加符合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正是在向城市化转型时期优秀中学的基本任务!

    基于以上思考并结合学校的办学实态,在与校方反复论证后,我们确立了学校的形象定位:“一所从乡镇中学向新兴现代化城市中学转型的优秀高级中学”;同时确定了学校发展总目标:“致力于做中国新兴城市的优秀高级中学”。

    另外,我们还运用SWOT分析框架,明确了该校战略发展的最大外部机遇(区域性城市化推进)和最大内部优势(“崇真”文化被绝大多数学校成员认可),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学校使命:大力传播“崇真”文化,做社区文明与发展的促进者。

    这一系列战略规划,描绘了学校未来发展的蓝图,提升了学校领导与教师的精神境界。

   2、系统整合

    学校文化的打造,必须是对学校文化发展的系统规划和整体执行。在战略决策上,它需要树立鲜明的“时空意识”,即在审视学校的历史底蕴、现实形态和未来规划,审视教育行业形势、学校个性和内外部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炼出具有校本性质的重要元素,整合成新的文化战略纲领;在文化战略的传达与落实方面,必须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对学校组织结构的调整、规章制度的健全、视听觉系统的设计、公共关系策略的确定、传播时机的选择与传播方案的策划、教师培训的导入、校园外观的改建、设计绩效的评估等进行全面统筹、有序推进,而不能零星地、孤立地、随心所欲地实施。总之,只有将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了“一盘棋”,才能使其能量得到高效发挥。

   【案例】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江宁科小是一所经济开发区学校,成立仅一年多。该校原先提出的办学目标是“建成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南京地区品牌学校”,但是在深入考察了学校的现状并预测了学校未来发展之后,我们认为,作为由三所村小组建而成的新校,在优质小学教育资源十分丰富的南京要达成上述目标,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是十分困难的。于是,我们为学校提出了在3—5年内“建成全省经济开发区品牌形象鲜明的小学”、用更长一点的时间“建成全省经济开发区一流小学”的战略目标。之所以将该校竞争的平台重新界定为全省经济开发区,是因为这类学校有自己的共性:硬件好,但软件建设相对薄弱,因而具有可比性。

    在品牌打造方面,我们也运用了系统整合的方法。作为科学园下属小学,该校自然将“科学教育”当作自己的品牌主题。然而仅南京市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小学就有至少10多家,要想在其中脱颖而出,必须有过人之处。我们在比较研究中发现,一般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学校仅仅是在操作层面(学生科学兴趣与技能的培养)上展开的,而很少提升到总体发展战略的高度。于是,我们为该校确立了品牌化运行的策略,就是学校的主体工作以凸显品牌形象为重心,将品牌定位、品牌培育与创造、品牌管理、品牌经营传播等跟体现办学导向、实现发展战略、满足受教育者需求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在教育规律和市场机制的结合点上展开运行。首先,我们以科学的本质——“真”——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以“日新月进”这一体现出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的表述作为学校精神,以“做人有真心,求学有真才”作为校训,以“力求科学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作为学校使命,以“科学教育创品牌”作为办学要略,从而在精神力层面上牢牢树立起“科学教育”的品牌概念。其次,在执行力层面上,我们为学校开出的“菜单”是:①制定品牌管理的战略性文件,规定品牌管理与识别运用的一致性策略方面的最高原则;②建立品牌的核心价值,使之适应学校文化及发展需要;③规划品牌架构;④品牌知识培训与技术层面的不断完善;⑤品牌传播的战略性监控。并提出两点特别建议,一是设立品牌助理,专职打理品牌管理的日常事务;二是发起建立“南京市科学教育特色小学协作组织”,迅速扩大本校品牌知名度。在精神力和执行力系统建立健全的基础之上,学校再在针对学生的科技教育方面做出具体规划和实施。

   3、个性强化

    了解一所学校,很重要的就是了解其深层次的文化品质,因为教学模式、管理程序甚至人力资源等都可以引进,唯独文化性格是一所学校独具的生命力。在广大中小学的硬件建设日益趋同的今天,校际竞争已经转向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办学品位的竞争。这时候,你的文化性格是否鲜明,你的文化的生命力是否旺盛,是否能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就直接决定了你的成败。在大量同类型学校相互竞争的态势中,只有借鉴企业“错位经营”策略,避开同质化的交锋,在注重学校“本色”的基础上注重开发自我的特有能力,将学校品牌引入“无竞争空间”,建立起学校文化的战略个性,才能提升学校文化力,提高社会知名度,也才能更好地使社会公众建立起对学校的品牌认知与忠诚。

   【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在初次对沙洲中学进行考察时,该校的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从60多年前建校之初就存在的香橼、银杏、紫薇,到后来各任校长陆续引进种植的罗汉松、龙柏、桂花、樱花、雪松、黄杨、合欢、红枫、樟树等,形成了学校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于是,在为该校进行战略策划时,我们决定凸显“树”的特征,为学校创造出极为鲜明的个性:

    在精神力建设方面,我们确立了“树业”的核心理念,并作了两个方面的阐释:一是“大树下的基业”,意喻学校在茁壮生长的大树的庇荫下蓬勃发展;二是“建树一番事业”,意喻学校将树木与树人相结合,努力成就教育伟业。同时,以这一核心理念为红线,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理念创意。比如学校价值观,我们的设计是“坚韧,扎实,高洁”,这三个词汇本可以作为树的精神的写照,我们在这里以树喻人,作为学校成员所应追求的价值取向;再比如校训,我们的设计是“品直学芳”,“直”是树的品格,“芳”是花的风采,在这里同样以树喻人,激励全体师生为人正直、为学流芳。

    在执行力建设方面,我们也紧紧围绕“树”做文章。比如专辟一块空地作为“新生林”,在每届新生的入学典礼上都设计一项仪式:以班级为单位种一棵树。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将伴随这棵树一起成长,而他们对学校的热爱也将形象地倾注于这棵树,甚至在毕业后他们也会常常回忆起当年亲手种下的树,也会对母校怀有深深的眷恋。另外,我们以树名对学校建筑重新命名,如将教学楼命名为“灼桃楼”、“青枫楼”、“渡梅楼”,将办公楼命名为“沃桑楼”,将行政楼命名为“秀松楼”,将图书馆命名为“纫兰堂”,将艺术楼命名为“折芳楼”等,这些楼名既有中国古典诗文的出处,又契合各个建筑的功能,可谓将“树文化”彰显得淋漓尽致。

    在形象力建设方面,我们设计的学校标志是将树形与人形有机结合,既展示该校“树木”的特征,又体现其“树人”的功能;同时我们顺理成章地把绿色作为了学校的标准色。

   4、规范运作

    虽然这两年文化建设在许多学校方兴未艾,但我们也发现,这其中的无规则现象随处可见。单从视觉角度来说,如有的学校大门口的校名与门楼上的校名用的是不同字体,有的学校将不同历史时期的校标在对外传播中同时使用,有的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主题凌乱、色彩繁杂,而学校办公用品的制作更是缺乏相对统一的格式与一贯性,等等。这些现象直接影响到学校形象传播的一致性,反映出管理的失范与低效。因而,规范运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能量”得以提升的重要原则,它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组织程度,鲜明、有效而持久地传达出学校的个性形象,对公众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征服力。

   【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

    后塍高中校园内遗有一口铜铃高悬于树,我们在校内考察时发现了它,认为可以将其作为该校崇真精神的物质载体,于是就建议该校按原样放大复制了一只口径为1938毫米(该校于1938年建立)、上刻“崇真”二字的铜铃,命名为“崇真铃”,并专门建造了一座“悠远亭”承载其铃。在对该校进行BI创意时,我们专门设计了以敲击“崇真铃”为必备要素的校本仪式。如在进行校庆时,必须击铃21响(21为1938相加之和),在举行新生入学仪式和毕业生离校仪式时,必须击铃19响(19为1938的前两位数),在举行新教师上岗和老教师退休仪式时,必须击铃11响(11为1938中3、8相加之和),此外还有个特殊的击铃18响的规定,专用于成人仪式。这些制度确定后,就要求学校年复一年遵照执行、规范操作,在物化的层面上(击其身,闻其声)使崇真精神代代相传。

       (作者为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学校文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精品推荐

冷静 创新源于...

冷静 创新源于冷静思考 不够冷静的人通常比较浮躁,比较盲目,容易感情用事,往往容易与创新擦肩而过。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不要灰心,只要沉下心来冷静思考,总会找到方法,这种想方设法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购买收藏 ¥10元

在线客服 客服软件
在线客服系统

企业文化墙|校园文化墙|文化墙图片

© 2005-2024 企业文化与文化墙可视化制作专业平台│挂图大师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荷光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字和图片素材搜集自互联网,部分转载文章及图片在搜集时没有发现“信息来源”、“作者”等信息,如果涉及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电话:020-85662199 / 85660025 传真:020-85662199

网址:http://www.wenhuaqiang.net

粤ICP备11077203号 版权所有@ 广州市天河区东棠行道办公用品经营部
快速导航: 企业文化宣传栏企业管理漫画服务理念标语激励员工标语会议室标语时间管理标语生产安全标语创新标语团队合作标语执行力标语
本站空间由万网空间代理维启在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