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维度:学科
在瑞格的模式中,这个维度的分类包括所有的学科。但是,瑞格也意识到这些分类还可以继续细分下去。例如体育可以划分为体操、舞蹈和团体项目。这和教师个人更加相关。
就像前面的章节,让我们还是通过建筑学的例子来进行说明。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课程被分为以下的类型:
·建筑材料
·结构原则
·功能
·风格
·法律法规
但是,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停滞在学校学科的主要分类上。我们要在接下来的一章中关注详细分类。
在你自己的学科上,列出所有主要的详细分类。例如,你可以使用每月或者半个学期的单元作为标题,这样,一年的课程你就可以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分类。
第二维度:认知的组成部分
第二个维度,瑞格提出的是跨课程主题。这里我要用认知组成现在我们可以开始用两维矩形来描述我们的课程计划。表6.3展示了我们建筑课程的一些内容。
【点击图片更多精彩】
第三维度:学习模式
在瑞格的课程计划模型中,他提出的第三个维度是教和学模式。他提出的分类包括讲述、模仿、团队合作、观察、发现和练习。这里我有一个不同意见。我质疑他在模式中包含教授这一点:当然学习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课程计划中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如何教。当然,这不是说关于学习类型的问题对授课没有帮助。
尽管如此,本章提出的模型仍然效仿了瑞格的模型,至少在包含了学习模式这一点上如此。但是,我的定义不同于瑞格。我只使用了四个类别,它们是:
·理论学习
·具体学习
·思考学习
·主动学习
关注这四个类型的优势就是这可以让我们的模型简洁且充满力量。我的“理论学习”对应的是大卫·寇博提出的“抽象概念学习”。根据寇博的理论,对于这种类型的学习,学生更倾向于使用“逻辑、观点和概念”并且“关注概括理论的构建”。
同“理论学习”相反的我称之为“具体学习”。根据寇博的理论,这类的学习者更重视“实际经验”和“参与到实践当中的经历”。他们强调“现实生活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反对理论和概括”。这类学习者很多都是根据直觉作出决定的人,而且在突发事件中通常表现良好。
思考学习强调的是“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公平的描述来了解观点和状况”。根据寇博的观点,这类学习者更愿意“凭直觉去了解情况和观点”,并且愿意“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形成观点。
和思考学习相反的是“主动学习”(寇博称之为从“积极的实验”中学习)。这类学习者重视的是“实际应用”,“务实地关注那些起作用的东西”,而且“动手而不是观察”。这类学习者享受的是“完成一件事情”而且随时准备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而冒险。
这样的分类存在一种风险,那就是学习者会根据分类给自己贴上标签,然后又会采取行动再次加强这些刻板印象。例如一名学习者认为自己是“具体学习者”,那么他就会只寻找获得具体知识的机会。而且他很可能会忽略或者拒绝“理论学习”的机会。这种行为或多或少会导致学习者无法拓展学习其他知识的能力。
不过,这种自我限定的方法并不被寇博本人所推崇。相反,他提出所有的课程都应该和所有的学习类型相结合,这样学习者才能面对以不同方式提供的材料。事实上,寇博最有名的就是“寇博学习圈”,这个学习圈将上面提到的四种学习类型都结合在一起。
让我们概括地考虑一下如何在建筑学课程中将这些学习模式结合起来。在教授物理和工程学理论时,可以运用理论学习。在进行实习的时候,可以应用具体学习,在具体的案例学习中也可以用到。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检查他们过去的建筑经历,以此来应用思考学习。而对于主动学习,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来实现。
思考你曾经教授或者学习过的一个单元或者模块,找出以下每一分类的例证:
·理论学习
·具体学习
·思考学习
·主动学习
如果你不能为某个分类找到例子的话,想想如何能够弥补这个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