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孩子们在美丽、舒适的学校环境下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越来越多的学校投人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去建设好学校物质文化。但不少学校把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简单理解校舍、图书馆、大门的改建,图书、教学器材的增加等硬件条件的改善,尽管学校物质文化确实体现在这些方面,但是试想如果漂亮的校门并没有改善学生的出勤率,众多的图书却少有人问津,体育设施只是操场的装饰物等,学校的物质文化真的得到了改善和发展吗?所以,在学校文化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对现代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应该具备的发展理念的探讨显得十分必要。
一、明确定位和突出特色
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外在形象体现,学校物质文化成为学校文化建设中重点建设部分的同时,也经常被人们误读。有些学校的领导为了迎评,认为翻新学校的建筑物、多盖漂亮的教学楼就是建设好了学校物质文化;有学校为了体现其在奥运期间顺应时代的精神,在校园内建造福娃雕塑;还有学校建设传统文化,就在装修的办公室换上印有古典诗词的壁纸,却少有人关注的内容……不少学校都存在类似现象,看似是建设了学校物质文化,但是总给人不伦不类、画蛇添足的感觉,仔细分析,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对自身的物质文化缺乏明确的定位。文化是具有适应性和整合性的,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学校物质文化中,简单的跟风可能会在短期内有效,但也很容易在风过之后就遭到淘汰。学校物质文化也不是其构成要素的简单叠加,单个的要素是
缺乏活力和整体性的,我们不能把手段当做目的,为了物质文化而物质;只有结合了学校文化和承载了学校精神的物质环境才是具有生命力和完整性的。在对内外部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之后,对自身的物质文化有了清晰明确的定位后,学校才会形成定力,逐渐达到校园中人与物的相互适应、学校与社会的和谐一致。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二、富于人性和人文性
爱因斯坦(Einstein, A)曾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人,因此,它应以人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形成良好个性以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和谐的人为目的,充分体现人性和人文性。
三、融合科学艺术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学校试图通过丰富的知识、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很多时候这种显性、专门的教育活动因为强度过大、形式刻板、说理性强等缺陷,并不适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学校物质文化所创造的环境可以隐性地、暗示性的起到熏陶和教育作用。现代的环境和建筑、园艺等设计充分展现着人类利用现代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将人类无限的想象创意艺术性的呈现于现实生活当中,不仅成为人们居住生活的场所,也是艺术审美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