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文化墙 > 名人百家标语 > 教育家名言 > 教学标语—孟子
教学标语—孟子
图片编号: XX001-005 图片尺寸:500mm*700mm
浏览人气:5166

材料: 查看关于材料的详细介绍

价格:10.00

我要购买幅(请输入购买数量)

加入收藏 放入购物车

该商品已经成功加入购物车!

挂图内容:

     
不以规矩不能方圆

挂图延伸:

孟子 (前372—前289)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学家。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

      基于民本主义思想,孟子反对兼并战争,提出"仁政"主张。孟子认为,教育主要是为了"明人伦",受教育者能了解和遵守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

      孟子的整个教育思想以"性善"为基础,注重"存"、"养"的功夫。《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称为四书,为宋明以来封建教育的主要教材。

孟子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孟子得教育思想

      孟子的教育思想可以划分为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五个部分;具体介绍如下:

一、深造自得

  孟子“尽心、知性、知天”思想出发,认为知识的学习,并非从外而来,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努力钻研,才能彻底领悟。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都在我心中,那么只有自求自得,才能深入心通,心有所得,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所以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他认为君子的高深造诣要有正确的办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地追求得到。自觉地追求得到的,掌握得比较牢固,牢固地掌握而不动摇,就能积蓄很深,积蓄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要自觉地有所得。

  孟子认为深造自得必须注意由博返约。他说,“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解说,在融会贯通之后,再回到简略地述说大义的地步。孟子承继了孔子的思想,认为深造自得要注意能将广博的知识,融会贯通,然后再归纳为简约的结论以达到”约”的地步。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要把一个道理讲明白,如果没有关于这个道理的广博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就很难把这个道理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之处向学生讲清楚。由博返约,以简驭繁,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重要的教学与学马方法。

二、启发思维

  孟子同孔子一样,善于启发思维,善于使用问答法达到他预期的结果。他的善于用比喻的方法,使学生容易明白他所讲的道理。他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开动脑筋,不急于代替学生作结论。他有一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他要求学生有存疑精神。这是对孔子的“多闻阙疑”、"多见阙殆"的思想的发展。有疑才有思,疑,证是启发思维的起点。他还说:“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弃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意思是说,高明的工匠不因为拙劣工人改变或废弃规矩,高明的弓手弃也不因为拙劣射手变更拉开弓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试的姿势,以启发和诱导学生,激发学生有进无退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能降低要求,要在正确的道路中站住,有能力的学生便跟随而来。这是教师引导的结果。

三、循序渐进

  孟子重视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他继承了孔子“循循然善诱人”的思想,所谓“循循然”意味着孔子善于按照次序、一步一步地进行诱导。孟子认为学习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应自强不息,不可松懈或间断;一方面也不应流于急躁或邋。他说:“其迸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他还把进学的次第比作流水,“不盈科不行,”流水遇到坎坷时,必须等水盈满后才能继续往前进行,“盈科而后进,”日夜不停地流到海里去。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所谓“成章”竟引申为事物达到一定阶段或具有一定规模,则可日成章。孟子的意思是,君子的有志于道,没有一定的成就,也就不能通达。不能说等取巧,不能急躁冒进,没有一个二个地循序渐进的累进,不可能发展达到伟大的成就。所谓“源泉混混,不舍心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于四海,”就是这个意思。孟子认为学习既要不间断地努力,但又不能拔苗助长。

四、专心有恒

  孟子重视学习的专心致志,反对三心二意。他以下围棋为例,他说,下围棋只是小技术,如果不一心一意,那也学不会。弈秋是全国的下围棋能手,假如让他教授两个人下棋,一个人很专心,听弈秋指导;另一个表面听着,心里却在想,要是有只天鹅快飞来,就要拿起弓箭去射它。后者的学马成绩一定不如前者。这是因为后者不如前者聪明吗?自然不是的。这说明学习上的差异,和对学习是否专心有关,而不完全是决定于人的天资的高低。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讨论注意问题,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以及注意的分配问题。

  他说:“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意思是,莫怪王的不聪明,纵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这里表明他反对一暴十寒,主张专心有恒。他还教人不要有头无尾,功亏一篑,他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有作为的人做一件事譬如掘井,掘到六七丈深不见泉水,这时停止挖掘了,结果仍是一个废井,这说明有为者必有恒心,取得最后成功才摆手;半途而废,前功尽弃,是没有恒心的表现。

五、因材施教

  孟子认为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总的精神是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意思是说,君子的教育方式有五种,有的象及时雨一般润泽万物似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还有以流风余韵为后人所私自学国的。这五种便是孟子提出的教育方式。

  他还说过:“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说,在各种教育方式中,还有一种是不屑于去教诲他,这也是一种教诲呢!这是一种激励愤发的方式。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教师办公室宣传标语 学而不太 诲人不倦 校长办公室文化 行教化 教师办公室文化墙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校园办公室文化墙 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 校长办公室文化墙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校园办公室文化墙 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校长办公室文化 行是知之始 校园文化墙标语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校园文化建设标语 王安石教师办公室文化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校长办公室文化布置 公忠坚毅 天下己任 校长办公室文化 教育是立国之本

 

相关链接【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教师办公室标语  教育名人名言

 

更多经典学校标语,请下载相关目录!

 

学校文化图片 校园文化标语


关键词: 教育名言警句   古代教育名言  

上一幅:教学标语—叶圣陶

下一幅:校长办公室标语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本类推荐图片

校园文化墙-位置分类


校园文化墙-内容分类

关键词搜索

  教育名言警句

  古代教育名言

在线客服 客服软件
在线客服系统

企业文化墙|校园文化墙|文化墙图片

© 2005-2025 企业文化与文化墙可视化制作专业平台│挂图大师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荷光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字和图片素材搜集自互联网,部分转载文章及图片在搜集时没有发现“信息来源”、“作者”等信息,如果涉及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电话:18925107903 传真:020-85662199

网址:http://www.wenhuaqiang.net

粤ICP备11077203号 版权所有@ 广州市天河区东棠行道办公用品经营部
快速导航: 企业文化宣传栏企业管理漫画服务理念标语激励员工标语会议室标语时间管理标语生产安全标语创新标语团队合作标语执行力标语
本站空间由万网空间代理维启在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