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图内容:
中医药物养生-秋季干燥中药调理
进入深秋季节后,很多人出现了“秋燥”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咽于唇燥、鼻子出血、干咳少痰、心烦、便秘等。常用的解除秋燥的中药有:
百合:中医认为百合味甘,微寒,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口渴、咽干唇燥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石斛:具有明目作用,可治疗视力减退。因此,近视、远视、轻度白内障患者若出现秋燥时可取石斛与菊花同煎代茶饮。因石斛中的有效成分只有久煎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煎的过程中应先煎石斛30分钟,再放入菊花煎5-10分钟。
玉竹:玉竹又名葳蕤,味甘微寒,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作用。对秋燥所致的肺阴受损、肺燥咳嗽、干咳少痰以及胃热津伤、咽干、口渴等症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玉竹还可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起到辅助降低血糖的作用,特别适合糖尿病合并秋燥者食用。常用量为10~15克,水煎代茶饮,也可与大米一起煮粥食用。
二冬:二冬即天门冬和麦门冬的简称。在抗燥药膳中,常并肩作战,对付口干口渴、咽干鼻燥、便秘等。可取等比例的天门冬、麦门冬,放人沙锅中,加水适量浸泡30~60分钟后,再加热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一次,加温水再煎,共取煎液3次,合并煎液,并以小火将煎液加热、煎熬、浓缩,至黏稠如膏时,加蜂蜜1杯,至沸停火,冷却后装瓶密封,置于冰箱冷藏室内保存。每日早晚各取1汤匙,以沸水冲化饮服。
此外,沙参、黄精也是“抗燥”中药中的重要成员,对秋燥所致的干咳、少痰、声音嘶哑、咽干口燥等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服用。
【点击下列图片查看更多详细内容】
注:为了便于顾客选图,我们特别制作了产品目录,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您需要的目录。
目录以word格式。按住ctrl键点击相关目录,可以链接到网站看实物大图及价格材质说明。谢谢!
关键词:
养生宣传图片
中医养生图片
中药养生图片
上一幅:中医药物养生-中药防寒养生五法
下一幅:中医药物养生-夏季常备养生中药